沿着107国道往确山县城西南走,过了盘龙山脚那棵挂着红绳的老槐树,风里就飘起松针的清香气。这一带的山坡上,鳞次栉比的墓碑藏在青松和野菊花之间,是确山人心里“最踏实的归处”。2025年的春天刚过,不少来选墓地的家属发现,今年的价格比去年又稳稳妥妥涨了一点,但问起缘由,大多都笑着点头——毕竟,这里的草更绿了,路更平了,连守墓的王婶都学会了用手机帮远在外地的子女拍墓前的小花。
要说今年确山墓地的价格,得先分个类。最基础的是公益性墓地,比如瓦岗镇的福泽园,今年的单人墓起步价是8000块,还是民政部门补贴后的价格,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。但这里的墓区没有豪华碑石,都是统一的生态砖,刻着名字和简单的家训,倒也符合老人们“不铺张”的心思。中等价位的是城区周边的生态墓区,比如盘龙山公墓的“松涛区”,传统立碑墓起步3万2,比去年涨了1500块——园区管理员说,今年刚给每排墓道装了太阳能路灯,晚上祭扫的家属不用打手电筒,还有专人定期修剪墓边的灌木,把每座墓都收拾得整整齐齐。再往上是定制墓,比如竹沟镇的“思源园”,有家庭选了“树葬+花坛”的组合,把亲人的骨灰埋在橡树下,旁边种上生前喜欢的月季,这样的套餐大概要8万起步,但很多在外经商的确山人愿意花这个钱:“妈妈生前总说想回竹沟摘橡子,现在她能天天守着树,比什么都强。”
价格涨得有道理吗?守了10年墓的王大爷最有发言权。他指着盘龙山公墓刚修的灌溉管道说:“去年夏天旱,山上的草都黄了,家属来祭扫都心疼。今年园区花了20万引了山泉水,现在你看,野菊花都开成海了。”还有环保的成本——现在确山不让用大理石墓碑,改用仿木的生态材料,虽然样子像木头,但比大理石还结实,成本却高了三成。更别说服务了:清明的时候,公墓会派专车去县城接老人,免费送来回;平时要是子女不在家,王婶还能帮着擦墓碑、摆水果,收点工本费,但大多家属都愿意给——“就当给王婶买盒点心,她比我们还上心。”
选墓地的时候,确山人还有些“老讲究”。比如喜欢坐北朝南,说“能望着老家的方向”;比如要靠近水源,比如盘龙山的“龙泉区”,因为山脚下有眼活泉,老人们说“水是活的,人就有生气”;还有的要选有松树的地方,“松枝常绿,子孙后代都旺”。但最关键的还是资质——确山民政部门今年查了好几次“野墓”,提醒大家一定要看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,别图便宜买了没手续的地,到时候麻烦。还有预算,其实不用追着贵的选,比如上个月有个在深圳打工的小伙子,选了竹沟的树葬,就花了1万2,他说:“我妈生前最烦浪费,现在她埋在橡树下,我每年回来摘点橡子,放在墓前,比买大石碑强多了。”
其实在确山人心里,墓地从来不是“花钱买块地”那么简单。它是清明时插在坟头的柳枝,是冬至时烧的那沓带着体温的纸钱,是孙子孙女指着墓碑问“太奶奶是谁”时,能笑着讲出的故事。2025年的价格涨了,但涨的是更贴心的服务,更美的环境,更踏实的安心。就像王大爷说的:“来这儿的人,不是买块石头,是买个‘能回来看看’的地方。多少钱?只要心里踏实,就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