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小区楼下的便利店总是飘着讨论墓地的声音,王姐擦着玻璃问我:“你说凤凰山公墓到底多少钱?我妈临终前攥着我的手说,想葬在能听见松涛的地方,我怕太贵,对不起她的心愿。”其实不止王姐,这半年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——作为新乡人心里“有山有林”的“终极归处”,凤凰山公墓的价格,成了很多家庭放在心里反复掂量的问题。
要回答“多少钱”,得先掰碎了说。凤凰山公墓的价格像摊开的“山景地图”,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,从简单立碑到生态葬,每一步都藏着不同的数字。最接地气的是山脚的经济型墓区,比如用本地花岗岩做的简约立碑,面积不大但方正,能放下两辈人的名字,价格大概在1.5万到3万之间。上周陪邻居张阿姨去看,她摸着碑身的浅刻松枝说:“这比我想象中便宜,我爸生前总说‘别买贵的,够放骨灰就行’。”再往上走是山腰的标准型区域,这里能看见山下的水库,风里带着松针的清苦,墓型也更精致——有的加了小围栏,有的刻了梅兰竹菊,价格在3万到8万不等。山顶的高端区就像“山景房”,进口花岗岩的立碑能照出人影,旁边还种着罗汉松,价格基本在8万以上,有的甚至到了十几万,但选的人不多,大多是在意“风水”的家庭。
其实价格背后的“门道”,比数字本身更重要。第一个是“位置天平”——越靠近主峰、能看见水的区域越贵,观水区”的墓比山背面的“背阴区”贵出近两倍,因为老人们说“有水就有灵气”;第二个是“墓型选择”——传统立碑比生态葬贵,立碑需要占更多空间,还要用厚重的石材,而生态葬比如花坛葬、树葬,用的是可降解的骨灰盒,埋在松树下或花坛里,价格只要1万到2万,反而更受欢迎;第三个是“材质讲究”——同样是立碑,进口的印度红花岗岩比国产的芝麻白贵,因为进口石材纹路更细,不容易长青苔;第四个是“服务附加值”——有些墓区带终身的草坪维护,每年清明还会免费送一束菊花,这些看不见的服务,其实都算在了价格里。
选墓的时候,我总劝大家别盯着价格表算得太细,要算“心里的账”。比如我同事小李,他爸一辈子是货车司机,最爱听发动机的声音,最后选了靠近陵园入口的墓区,虽然位置不算“好”,但离公路近,“我每次开车过去,按一下喇叭,就像跟他说‘爸,我来了’”;还有楼下的陈叔,选了树葬,墓区里种着玉兰树,春天开花的时候,满树都是白花瓣,“我妈生前爱摘玉兰花插瓶,现在她就葬在花树下,比放在柜子里强多了”。其实凤凰山的生态葬区真的不错,现在种了几百棵松树,夏天能遮阴凉,秋天能捡松果,比冷冰冰的石材墓更有生气。
昨天王姐给我发了张照片,她蹲在墓前,手里举着一盒桂花糕——那是她妈生前最爱的零食。照片里,墓区的松树在风里摇晃,山下的水库泛着光,她配文说:“我妈在这里,比在医院的时候开心。”其实啊,凤凰山公墓的价格从来不是“数字游戏”,它藏着的是对亲人的牵挂——你选的不是一块石头,是一个能让你安心的地方,你知道,那个人没有走远,他就在松树下,在风里,在你喊他名字时,会有松针落在你手心里,像他从前摸你头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