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邙山脚下的槐花香往城里飘时,郑州的街头已经有不少人提着青枣、捧着白菊,往云鹤生态艺术陵园的方向走。对咱郑州人来说,祭扫从来不是“完成任务”——是把春天的新茶、秋天的枣子,还有攒了大半年的家常话,说给山坡上那方小石碑听。可第一次去的人,总免不了在地铁上翻手机:“云鹤陵园几点关门啊?要是赶不上,是不是就没机会跟他说说话了?
云鹤的常规闭园时间是下午五点,但俩“小细节”得记牢:清明、冬至这种祭扫高峰,园区会延长1到2小时,最晚能到六点半;要是有特殊情况——比如家属从外地赶回来,或者得晚点儿办业务,提前打园区电话(0371-6379XXXX)说一声,工作人员一般会等着。上次邻居张叔的儿子从深圳飞回来,下午五点二十才到,保安师傅不仅开了门,还帮着打手电筒找墓碑,说“慢点儿,别摔着”。
为啥要提前摸准时间?因为陵园的“慢”,容不得慌慌张张。园区的步道绕着小山坡转,要是赶在关门前五分钟冲进去,要么得小跑着找位置,要么得急得手心出汗——上回遇着个阿姨,四点五十才到,手里的白菊被风吹得散了瓣,急得直跺脚:“我就想给老伴儿送碗他最爱的红薯粥,怎么就赶不上了?”还好工作人员引导她走了条近路,才赶在关门前把粥放在碑前。服务中心下午四点半就停止办理登记、缴费了,要是要办墓位手续,得更早来——我舅舅上个月办过户,四点二十到的,刚好赶上最后一单,晚五分钟就得等第二天。
去云鹤的交通也得提前打算。坐地铁2号线到贾鲁河站,转723路公交直接到门口,不用走冤枉路;开车的话,园区有免费停车场,但高峰时得早去——清明那天我八点到,停车场都快满了。还有,祭品不用太复杂,园区提倡生态祭扫,鲜花、水果就行,别烧纸——不是不让你表达心意,是山上全是松柏,火险太吓人。对了,云鹤的“生态艺术”真不是虚的,沿途有不少用石头和绿植做的雕塑:有小朋友骑在爸爸脖子上看风筝的,有老两口在石凳上下棋的,像把普通人的日子刻成了风景。上次陪妈妈去,她站在“妈妈织毛衣”的雕塑前,摸了摸雕塑上的毛线纹路,说:“你外婆以前也这样,坐门口织毛衣等你放学,线团滚到脚边,她笑着捡起来,说‘小调皮’。”
其实啊,闭园时间从来不是“终点”。要是真赶晚了,跟门口的保安说一声,他们会帮你登记;要是想多陪会儿,园区的灯六点才灭,你可以坐在碑边的石凳上,慢慢说——风会把你的话吹过松树林,吹到云里,像亲人的手轻轻拍着你。下次去之前,先查好当天的时间,带着心意,慢慢走,慢慢聊——毕竟,对亲人的想念,从来不是“赶时间”的事,是“好好陪”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