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麦香钻进车窗,郑州老城区的王阿姨握着方向盘往中牟走——每年清明,她都要去黄龙岗陵园看老伴。"离市区不到40分钟,路上能瞅见贾鲁河的水,不像有的墓地,一进去就闷得慌。"王阿姨的话,说出了很多郑州人选中牟墓地的缘由:近得能接住市区的烟火气,静得能装下思念的重量。
中牟的黄龙岗陵园就卧在贾鲁河支流边。沿着石板路往里走,高大的国槐遮出一片阴凉,墓碑错落在树荫里,有的碑前摆着刚买的糖糕,有的放着新鲜的非洲菊——这里没有冰冷的水泥森林,倒像个种满回忆的小公园。园区工作人员说:"我们没把这儿做成'墓地',而是做成'怀念的地方'。保留了原来的土坡和老槐树,连墓碑都是斜着放的,这样每个位置都能晒到太阳,家属来的时候,不会觉得压抑。"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黄龙岗的收费透着实在。园区分了几个区域:靠近入口的普通区,每平米价格在3800元到4500元,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;往里面走,临着人工湖的景观区,每平米大概5000元到6500元,不少家属选这儿,因为能看到湖面的荷花,像极了亲人在世时爱逛的紫荆山公园;要是想选更环保的方式,园区还有树葬和花坛葬——把骨灰埋在树下,墓碑做成小铜牌挂在树枝上,或者种在花坛里,价格只要1万多块,"既省了土地,又像让亲人变成了一棵树,春天发芽的时候,就像他又回来了。"工作人员指着一棵开着桃花的树说,那下面埋着位爱养花的老先生,女儿每周末都来浇花,说"能闻到爸爸的味道"。
除了价格,家属更在意"往后的事儿"。黄龙岗的工作人员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第一次来选墓的家属,必定陪着逛完整个园区,帮着挑光照好、不积水的位置;手续不用跑断腿,园区里就能办齐所有流程;每年清明,门口会搭起遮阳棚,摆上免费矿泉水,还有志愿者帮着扶老人、拿花束。"去年清明下雨,我抱着孙子来,工作人员赶紧递伞,还把孙子抱到碑前,"金水区的李叔说起这事儿就暖,"不是花多少钱的问题,是这份心,让我觉得老伴在这儿,不孤单。"
其实选墓地从不是选一块石头。它是王阿姨路上的麦香,是李叔手里的那把伞,是树洞里藏着的糖糕——黄龙岗的温度,就藏在这些细节里。它不是个"殡葬场所",是郑州人给亲人留的"第二个家":在贾鲁河的流水声里,在国槐的树荫下,让思念有处落脚,让牵挂有处安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