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人常说“慎终追远”,身后事的安排里,选一处安心的公墓是很多家庭的头等大事。可这些年,偶尔冒出的“违规公墓”新闻,让不少人在选墓时总免不了犯嘀咕——比如名气挺大的福寿园,它到底合法吗?是不是经过民政部门审批的?
判断公墓合法与否,最核心的依据就藏在国家的法规里。1997年施行的《殡葬管理条例》(2012年修订)早有明确规定:经营性公墓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同意后,报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;公益性公墓则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,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。“民政审批”是公墓合法的“出生证”,没有这道程序,再漂亮的园区都是“违规建筑”。而证明公墓合法经营的“身份证”,就是民政部门核发的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——这张证上会详细标注审批机关、公墓名称、经营地址、有效期,就像公墓的“户口本”,一翻就能看出“根正苗红”。
那福寿园的“户口本”齐不齐?答案藏在它20多年的经营里。作为国内殡葬行业的连锁品牌,福寿园的每一处园区都严格走完了民政审批流程。以上海青浦的福寿园为例,它是上海最早一批经营性公墓,1994年就拿到了上海市民政局的审批文件,至今已经合法经营了近30年;再看河南郑州福寿园,2008年经郑州市民政局批准成立,拿到了《河南省经营性公墓许可证》;山东济南福寿园2010年通过济南市民政局审批,许可证编号清晰可查。不仅如此,福寿园还会主动把这些资质公示出来——园区的接待处墙上挂着许可证复印件,官网“关于我们”栏目里也能查到审批信息,就是为了让家属不用猜、不用问,一眼就能看见“合法”二字。
可能有人会问:“我怎么确认这些资质是真的?”其实方法很简单,三个步骤就能验明正身。第一步,直接向公墓工作人员索要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原件,仔细看上面的审批机关是不是当地民政部门,有效期有没有超过;第二步,登录当地民政部门的官方网站,上海市民政局”“河南省民政厅”,一般都会有“公墓信息查询”入口,输入公墓名称就能查到审批记录;第三步,要是还不放心,打民政部门的咨询电话(比如12345转民政),把公墓名称和地址报过去,工作人员会帮你核实是否在合法名录里。这些方法用下来,再隐蔽的违规公墓也藏不住。
说到底,选公墓选的从来不是“名气大不大”“环境美不美”,而是“能不能给亲人一个长久的家”。福寿园能成为很多人的选择,不是因为广告打得多,而是因为它把“合法”两个字刻进了每一处园区的骨血里——从拿审批的那天起,就把民政的要求当成了底线,把家属的安心当成了目标。对那些想给亲人找个“稳当地方”这样的公墓,才是真正能放下心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