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末陪妈妈去凤凰公墓看外婆,走到北环路与新辉路交叉口时,妈妈突然拽了拽我的袖子:“你看前面那路——去年我自己来的时候,这截儿全是坑,电动车颠得我攥着祭品袋的手都酸,今天怎么这么平整?”我笑着踩了踩油门:“早修好了,您上次来还是三月,现在都入秋了。
其实关于凤凰公墓那条路的“糟心记忆”,北站区的老住户大多能说上两句。以前从北环路往公墓去的两公里,说是“路”不如说是“土沟”——柏油层被压得支离破碎,露出下面的碎石和黄土,下雨天积满了水,最深的地方能没过脚踝。去年清明我开车去,走到半路就卡进了泥坑,折腾了二十分钟才推出来,裤腿上全是泥点。还有一次下大雨,邻居张叔骑电动车经过,直接摔进了积水里,胳膊擦破了皮,好几天没法干活。那时候大家都念叨:“要是这条路能修修就好了。”
今年春天,转机来了。区里把凤凰公墓路纳入了“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”,三月底就开了工。我家楼下的老周是工程队的,他说为了赶在清明前通主路,工人们每天早七点就开工,铺了两层沥青,还把原来的四米宽拓宽到了六米,两边挖了深排水沟。现在再走这条路,脚底下是乌黑发亮的沥青路,没有一点颠簸,连以前经常积的水洼都不见了。上星期我陪妈妈去,从北环路到公墓入口只用了五分钟,妈妈坐在电动车后座上,一个劲儿说:“这路真平,比咱们小区门口的路还强。”
不过要跟大家说清楚:目前主路已经完全通车,但靠近公墓入口的辅路还在做最后的收尾——工人们正在铺人行道的砖,旁边种了一排冬青苗。不过这不影响通行,只是走路的时候要稍微绕一下树苗。昨天我在公墓门口遇到卖香烛的李阿姨,她笑着说:“路通了之后,来的人比以前多了快一半,我这香都能多卖两捆。”旁边的保安大哥也搭话:“以前清明堵车得堵到北环路,现在最多等个五分钟,大家都不着急了。”
其实一条路的变化,藏着的是老百姓的“获得感”。以前妈妈总说“不想去公墓,路太遭罪”,现在她倒主动提“下周再去给外婆送束花”。昨天路过这条路的时候,我看见几个小朋友在路边的树荫下跑,旁边的妈妈喊:“慢点儿,路平,别摔着!”突然觉得,所谓的“民生”,就是把这些“遭罪的路”变成“好走的路”,让每一次思念都能更顺一点,每一次出行都能更安心一点。
如果你最近要去凤凰公墓,完全可以放心走这条路——主路已经通了,虽然辅路还在完善,但不影响通行。要是开车的话,入口处有个临时停车场,能停二十多辆车;骑电动车的话,直接沿着沥青路走就行,比以前省劲多了。毕竟,一条好走的路,就是给思念最好的“礼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