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裹着些槐花香,张阿姨攥着母亲的照片站在小区门口,想起上周邻居说龙居山陵园的牡丹开了,想趁工作日人少去看看。可儿子上班忙,自己不会开车,盯着路口的公交站牌,她忽然犯了难:去龙居山,坐公交能到吗?
龙居山陵园所在的凤泉区虽然位置偏北,但这些年公共交通早把“最后一公里”打通了。常跑这条线的老司机李师傅说,最顺的就是13路公交——从火车站始发,沿着和平大道一路向北,过了凤泉区政府的红绿灯,再坐两站就是“龙居山路口”站。站台上的站牌有些旧,但“龙居山”三个字格外清楚,像是专门给寻路的人留的记号。
下车后的路也不难找。顺着路口的“龙居山陵园”指示牌往西北走,800米的路程,路边的梧桐树刚抽新叶,偶尔能碰到挑着菊花担的阿姨,篮子里的白菊沾着晨露,十块钱就能买一大束。要是怕走错,跟着同站下车的人走就行——毕竟这个站的乘客,十有八九是去陵园的。有次我碰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,走得慢,旁边的小伙子主动帮她提了祭品,两人边走边聊,说的是“去年这个时候,我妈也坐13路来的”,声音轻得像风里的槐花香。
除了13路,不同方向的乘客还有其他选择。东边牧野区的朋友,可以坐22路到“凤泉广场”转13路,凤泉广场的站台有个便民服务亭,能问清楚转车位置;南边红旗区的市民,16路到“建材市场”再转13路也很方便。最贴心的是祭扫高峰——清明、寒衣节那几天,公交公司会加开临时专线,从市中心的“胖东来生活广场”“人民公园”直接发往龙居山,站台挂着红色横幅,司机师傅会提前广播:“去龙居山的乘客请上车。”去年清明我坐过一次专线,车上有位阿姨抱着刚买的青团说:“往年儿子开车送,今年他加班,我自己坐专线来,倒觉得更踏实——就像当年和老伴一起坐公交扫墓。”
陵园门口的便民服务更暖人。卖矿泉水的王大姐说,每到周末13路末班车会晚半小时,“怕有人赶不上回去的车”;门口的共享轮椅总擦得锃亮,管理员大爷说“行动不便的直接推走,不用押金”;公交站台还加了遮阳棚,夏天躲太阳、冬天挡寒风。有次看到一位坐轮椅的大爷,司机师傅特意把车停在站台最前面,扶着他下车,还指了指陵园的无障碍通道:“顺着坡上去直接到骨灰堂,不用绕路。”
对想去龙居山的人来说,公交从来不是“将就的选择”,而是“安心的陪伴”。就像张阿姨那天坐13路的样子——她抱着母亲的照片坐在靠窗位置,看窗外梧桐树从芽苞变绿叶,路过凤泉区的老房子、卖糖糕的小摊,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带她坐公交去公园的日子。下车时司机喊“阿姨慢点儿”,她笑着点头,顺着指示牌往陵园走,风里飘来槐花香,像母亲的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