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河南疫情对公墓记奠的规定怎么说的?

  • 2025-10-18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清明前的风里还裹着些凉意,郑州西郊的王阿姨攥着父亲的照片站在小区门口,手机里刷着去年的祭奠通知,眉头拧成了结——今年去公墓看父亲,到底要不要预约?能不能烧纸?会不会因为人多要等很久?

其实早在2025年1月,河南省民政厅联合省卫健委、省文明办发布的《关于做好2025年清明祭扫工作的通知》,就把这些疑问拆成了具体的“明白纸”。核心就三个关键词:预约、错峰、文明。预约是必须的,不管是郑州的福寿园还是洛阳的仙鹤陵园,都要求通过本地政务APP或公墓官方微信公众号提前3天预约,最多可预约2个陪同人员;错峰是为了避免聚集,比如商丘的公墓把祭扫时间分成了上午8-10点、10-12点,下午2-4点三个时段,每个时段控制人流量;至于大家最关心的“能不能烧纸”,通知里明确是“划定集中焚烧区、严格控制焚烧规模”,同时推广鲜花、电子、代祭等文明方式。

2025年河南疫情对公墓记奠的规定怎么说的?-1

在河南的很多地方,这些规定不是挂在墙上的文字,而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便民服务。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今年推出“预约即送鲜花”:只要提前一天预约,就能在入口处领取一支免费的非洲菊,还能免费使用园区的“思念留言板”——把想对逝者说的话写在便签上,贴在纪念墙,风一吹,便签纸像蝴蝶一样飘起来。新乡卫滨区的社区工作者小周最近更忙:她要给辖区里的老人教“云祭扫”。上周82岁的李爷爷拿着手机来找她:“姑娘,我家丫头在深圳,能不能让她也跟着我一起‘看’她爸?”小周手把手教他打开“新乡政务服务”APP,输入逝者姓名和公墓信息,屏幕上立刻弹出虚拟墓碑,点击“点亮蜡烛”,暖黄的光映在李爷爷脸上,他指着屏幕说:“你看,这蜡烛跟我以前给你叔点的一样,丫头在外地也能看见。”

变化不仅在规定里,更在人们的心里。郑州福寿园的工作人员说,今年清明预订鲜花祭扫的家庭比去年多了三成。上周有位张女士来祭扫,带了一盒速冻饺子和一杯温热的豆浆——那是她母亲生前最爱的早餐。“我妈以前总说,早上要喝热乎的,不然胃寒。”她把饺子放在墓碑前,轻轻说:“妈,今年不烧纸了,我给你带了饺子,还是你教我包的韭菜鸡蛋馅。”旁边的保洁阿姨路过,悄悄把脚下的落叶扫到一边,没有打扰她。而开头的王阿姨,最终在社区的帮助下预约到了清明上午的名额。她带了一束父亲最爱的菊花,还有一盒手工艾草膏——那是父亲生前教她做的。站在墓碑前,她擦了擦碑上的灰尘,轻声说:“爸,今年不烧纸了,我给你带了艾草膏,你以前总说夏天蚊子多,这个管用。”风里飘来旁边人家的桂花香,她忽然觉得,这样的安静思念,比烟火气更让人安心。

其实所谓的规定,从来不是为了限制思念,而是为了让思念更安全、更温暖。就像河南民政厅的工作人员说的:“祭扫的本质是怀念,不是形式。不管是烧纸还是鲜花,不管是现场还是线上,只要心里有牵挂,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。”这个清明,河南的风里少了烟火味,却多了更多心意——那些带着温度的鲜花、带着回忆的食物、带着牵挂的“云”,才是最动人的思念。

2025年河南疫情对公墓记奠的规定怎么说的?-2


同类文章推荐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