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洛阳的陵园,北邙山总是绕不开的话题——毕竟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的老话传了千年,北邙塔陵园就坐落在这片承载着厚重人文的土地上。从市区沿邙岭大道开车40分钟,沿途能看到邙山缓坡上散落的古墓葬封土堆,仿佛在铺垫着这片土地的“归处”属性。
走进北邙塔陵园,行道树的浓荫遮住盛夏烈阳,青砖小径旁是四季常绿的松柏和次第开放的月季,远处邙山的轮廓在薄雾里若隐若现。这里没有传统陵园的压抑感,更像一处被打理得精心的“思念后花园”——偶尔能看到有人在碑前摆上洛阳牡丹饼,或是插上几支刚摘的芍药,把生前的喜好悄悄带到另一个世界。
关于大家最关心的双穴立碑价格,目前北邙塔陵园的区间大概在3万到12万之间。这个价格不是凭空定的,藏着几个很实在的影响因素。首先是位置:靠近主路或景观区的穴位,比如能看到园区“思亲湖”的水色,或是挨着“名人纪念林”的,价格会往上走,大概8万到12万;而在园区深处“静思区”的位置,远离人群、更显清净,价格就亲民很多,3万到6万就能拿下。我见过一对年轻夫妻选了静思区的墓,理由是“爸妈生前爱安静,这里听不到车声,刚好”,算下来才4万出头。
碑型和材料。北邙塔的双穴碑分“传统”和“简约”两类:传统款比如汉白玉蛟龙碑,碑身刻着双龙戏珠,底座是莲花纹,石材来自河北曲阳,密度高耐风化,价格基本在10万以上;简约款是素面花岗岩碑,线条简单到只刻名字和一句短诗,石材用的是洛阳本地栾川花岗岩,价格只要3到5万。还有碑的大小——宽1.2米、高1.5米的双穴碑,比宽0.8米、高1.2米的贵1到2万,毕竟耗材和雕刻功夫都多些。
除了这些“看得见”的成本,还有些“看不见”的细节得留意。比如服务:北邙塔有24小时安保,清明会免费提供鲜花和清洁,甚至有礼仪团队帮忙布置告别仪式,这些服务不直接算钱,却能让后续祭扫少很多麻烦。再比如手续:买的时候一定要确认“墓地使用证”,这里的产权是20年一续,续费标准是当时墓价的5%到10%,销售会把这些写进合同,不用担心后期乱收费。
上周陪小区李叔去选墓,他和老伴都是退休教师,一辈子喜欢清净。他们挑了静思区的双穴碑,位置在松柏丛后,能望到远处的邙山,碑是简约款花岗岩,刻了“桃李满天下,携手赴青山”——这是他们学生写的句子。算下来总价5万,李叔摸着碑身说:“我们不图排场,就想要个能安安静静的地方,这个位置能看到山,字是学生写的,够了。”
其实买墓地从来不是“越贵越好”,而是“适合最重要”。北邙塔的价格覆盖了不同预算,从3万的基础款到12万的高端款,总能找到匹配的选择。如果正在考虑,不妨抽个周末去走一走——看看阳光落在碑石上的温度,听听风穿过松柏的声音,或者和销售聊聊父母的喜好,说不定就能找到那方“刚好”的安息之所。毕竟,对逝者最好的告慰,从来不是昂贵的价格,而是一份“安心”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