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许昌街头,早餐店的胡辣汤香气裹着热气飘到公交站,张阿姨攥着手机站在“玉皇岭墓园专线”牌子下,屏幕上是女儿昨晚发的“园区咨询记录”——上周父亲蹲在阳台浇花时突然说:“我和你妈以后要住个有树的地方,别太挤。”她便悄悄翻起了墓园信息。在许昌,提起买墓地,十个有八个会说“去玉皇岭看看”,不是因为别的,就因为“老牌、踏实”。
玉皇岭墓园在魏都区西北郊,离市区也就二十多分钟车程,不算远得让人犯愁,也不偏得荒无人烟。进了园区大门,两边的松柏排得整整齐齐,树影里藏着条石板路,沿着走十分钟能看见玉皇湖——水面不大,却养着几尾红鱼,岸边的柳树垂到水里,风一吹,枝条晃出碎金似的光。门口的老保安李叔在这里干了八年,他说:“来这儿的老人都爱绕湖走两圈,说‘这地方有活气’。”其实园区的好,藏在细节里:每排墓碑之间的间距够宽,不会显得挤;路灯是太阳能的,晚上祭拜时亮得温和;连卫生间都摆着洗手液和纸巾——这些“不显眼”的地方,恰恰是许昌人愿意选这儿的原因。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双穴立碑价格,园区销售小陈的话挺实在:“没有‘一口价’,得看你要啥样的‘配置’。”基础款的双穴立碑,位置在园区中部的“松柏区”,碑型是简约的长方形花岗岩,正面刻名字和生卒年,没有额外雕刻,价格大概在3.2万到3.8万之间。要是想选“景观位”——比如离玉皇湖不到五十米的位置,或者旁边有樱花树的区域,价格得往上加1万到1.5万;要是碑型要做“弧面碑”,或者刻上山水、花鸟的纹饰,每平方得加500到800块;更讲究的家庭选进口印度红大理石碑,价格比普通花岗岩贵3000到5000块,说是“颜色红得正,不容易泛白”。
除了墓价本身,还有些“隐性费用”得算进去:20年的管理费大概是墓价的8%,比如3.5万的墓,管理费就是2800块,平均每年140块;要是需要园区帮忙在墓碑旁边种两棵侧柏或者月季,得加200到300块;想做个简单的“碑前装饰”,比如摆个石制的香炉,得额外花150到200块。小陈说,其实大部分许昌人买的时候,都会先算“实用账”:“比如张阿姨预算4万以内,就选了松柏区第三排的位置——离主路近,祭拜方便,旁边有棵老国槐,夏天能遮阴;碑型选了‘平板方碑’,用的是本地芝麻白花岗岩,虽然不如印度红好看,但密度高,许昌的风刮个几十年也不会裂;没做额外雕刻,就刻了父母的名字和一句‘平安是福’,省了两千块。”
张阿姨后来带着父亲去看了现场,老人摸着碑身的花岗岩说:“这石头凉丝丝的,像老家的磨盘。”又抬头看了看头顶的国槐:“这树好,我小时候家里也有一棵。”其实买墓地哪是买“一块石头加土”?是给父母选个“能晒太阳、能吹吹风”的地方,是自己以后每逢清明、忌日,能坐下来聊两句的“老地方”。玉皇岭的风里没有市区的汽车鸣笛,只有松柏的清香和偶尔掠过的麻雀,连风都是慢的——就像许昌人过日子的样子,踏实、稳当,不讲究花里胡哨,只图个“安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