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里还带着桂香,张阿姨攥着皱巴巴的纸条站在白市驿街头——纸条上的“龙居山”三个字是十年前老伴下葬时记的,墨痕已经淡了一半。她问路边卖豆浆的师傅:“您知道龙居山陵园怎么走不?”师傅擦了擦手,指着西南方向:“往金凤镇那边,过铁路桥有红牌子,跟着走就到。
其实龙居山陵园的地址一点都不“隐蔽”,就落在重庆九龙坡区金凤镇的山坳里——准确坐标是金凤镇龙居山社区。对重庆人来说,找它的关键是认准“白市驿”和“金凤镇”这两个“锚点”:自驾的话,从主城走成渝高速到白市驿下道,顺着白市驿大道往西南开5公里,就能看见第一个红底白字的指示牌,箭头直指右侧的山路;再往上开几分钟,青灰色的石材大门就撞进视野——门柱上鎏金的“龙居山陵园”五个字泛着暖光,两侧石狮子的鬃毛都刻得清晰,像在等着每一位带着思念来的人。
坐公交也很方便。从主城乘281、282路到白市驿车站,出站后找挂着“白市驿—金凤”牌子的小巴,跟司机说“去龙居山陵园”,15分钟就能到路口。下车往山上走,香樟树的影子铺在青石板路上,偶尔能遇到背着竹筐卖纸钱的老太太,她们会笑着指:“往上第三个弯有厕所,再走两步就是悼念厅。”风里飘着桂香,连脚步都跟着慢下来。
龙居山的名字是有来头的——早年间这儿叫“龙脊山”,因为山势蜿蜒得像龙的脊背,后来改成“龙居山”,取“龙之所居,安魂之地”的意思。陵园从90年代建起来,慢慢扩成现在的规模,却始终保持着清幽:山路两旁的桂花树是当年栽的,现在比人还高,秋天一来,香得连风都裹着甜;墓区的台阶缝里长着青苔,踩上去软软的,像怕惊扰了地下的人。
要是实在怕走偏,最稳妥的办法是用导航直接搜“龙居山陵园(九龙坡区)”,大部分地图都能精准定位到大门;或者提前打陵园的客服电话,接线员会细细跟你说:“下高速后往金凤镇走,看到铁路桥就减速,右边路口有我们的牌子,不会错的。”
张阿姨顺着指示牌往上走,终于看见老伴的墓碑。她蹲下来,把带来的桂花糕放在碑前,轻声说:“我找着路了,你看,这山上的桂香还是当年的味儿。”风掀起她的衣角,远处的悼念厅飘着缈缈的香,像在回应她的话——原来所谓“地址”,从来不是一串冰冷的数字,是藏在烟火里的指引,是刻在记忆里的温度,是总能找到的归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