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的秋意总裹着些晒透的槐花香,当你沿着定鼎北路往北边的邙山走,过了洛吉快速通道的红绿灯,风里忽然多了股甜丝丝的柿香——再转个弯,留着短茬的玉米地里,几棵老柿树挂着红灯笼似的柿子,顺着柿树的方向看过去,青瓦白墙的门楣上,“凤凰山生态纪念园”几个魏碑字正对着夕阳,字里行间都浸着暖。
很多人问,凤凰山生态纪念园到底在哪?其实它就藏在洛阳“北邙南洛”的旧格局里——孟津区平乐镇境内,北依邙山主峰凤凰山,南临瀍河支流。洛阳人都知道,邙山是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的吉壤,而凤凰山是邙山的“凤首”,从空中俯瞰,整座山像展翅的凤凰,头朝东、尾朝西,纪念园刚好坐落在“凤背”上,背山面水,连风都带着柔和的弧度。

从市区出发的路线很有“洛阳味”。开车沿定鼎北路向北,过洛河大桥转洛吉快速,看见“平乐樱桃园”路牌右转,乡道的柏油路刚铺两年,车轮压过,能听见狗尾草擦过车门的沙沙声。三公里后,路边银杏叶开始染金,纪念园入口就到了——门岗大爷笑着打招呼,传达室窗台上的三角梅开得正艳,红得像洛阳的牡丹。

坐公交也方便,火车站坐83路到“平乐镇政府”,打个摩的,师傅会跟你唠:“前面樱花园是俺村的,四月摘樱桃五块一斤;纪念园的牡丹画从画村拿的,比市区便宜一半。”隔着车窗能看见,农民翻土种小麦,瀍河湿地里白鹭站在芦苇荡钓鱼,风里混着泥土和河水的腥甜,连空气都带着“家”的味道。
凤凰山的位置好,好在“不偏不倚”——离市区15公里,却隔开了喧嚣。高楼换成了樱桃园、湿地、牡丹画村,喇叭声换成了鸟鸣、风过柿树的沙沙声、农民喊孩子的声音。有人说这位置“懂洛阳”——没选新区的高楼,没选深山的偏僻,选在了洛阳最本真的模样里:有山有水,有农田有传说。
凤凰山的传说比坐标更动人。老人们说周武王伐纣时凤凰曾在此栖息,山上石头带着“凤纹”;汉代贾谊葬在西坡,清明有学生来读《过秦论》。纪念园选在这里,不是选一块地,是续一段“洛阳记忆”——邙山的土、瀍河的水、凤凰的传说,还有农民的小麦、画村的牡丹画,所有能想起“家”的东西都在这。
那天见一位老太太坐在银杏树下,手里拿着老头的照片。她轻声说:“俺家老头是机床厂工人,一辈子爱邙山的风,说像老家的风。现在他葬在这,我每天坐公交来,陪他说话,顺便买斤樱桃——他以前最爱吃。”风卷着银杏叶落在膝盖上,她捡起来夹进照片:“你看,这叶子像不像凤凰的羽毛?”
原来最好的位置从来不是地图上的点,是能让人想起“家”的地方。凤凰山生态纪念园的位置,就是洛阳人的“家”——在邙山的凤背上,在瀍河的边上,在樱桃园的旁边,在所有关于洛阳的记忆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