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源的山是太行山的余脉,水是黄河的支流,连老人们晒太阳的墙根儿,都沾着太行的石粉和黄河的水汽。家里要是有上了岁数的老人,难免会凑在一起聊:“等我走了,得找个能看见山的地儿。”可一说到墓地价格,不少人就犯嘀咕——咱们济源这地方,墓地到底得花多少钱?
其实咱们济源的墓地价格,跟你选的地儿、选的墓型直接挂钩。先说说最实在的公益性墓地,比如梨林镇的福园公墓、坡头镇的安乐园,这些是政府给咱老百姓建的,价格大多在5000到15000之间,有的甚至几千块就能拿下——比如那种紧凑点的单穴墓,刚好够放骨灰盒,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。要是想选环境好点的经营性墓地,比如市区北边天坛山脚下的长青园,或者沿黄生态带的黄河纪念园,价格就得上台阶了:普通的双穴立碑墓大概3万到8万,要是想要带绿化的艺术墓、家族墓,十几万也是有的。

为啥差这么多?咱们济源人都知道,“位置定价格”——比如天坛山脚下的墓园,离市区就10来分钟车程,家里人逢年过节去祭祀,不用跑太远,价格能不高吗?而坡头那边的公益墓,离市区得40分钟,价格自然低。再就是墓园的“身份”:公益性墓地是政府兜底的,只收个成本价,而且只能给咱们本地户籍或者在济源住满3年的居民用;经营性墓地是企业搞的,得花钱修路、种树、建祭祀厅,这些成本都得摊到墓价里。还有墓型的材质,普通的花岗岩墓几千块,要是用汉白玉或者定制的艺术石材,价格得翻两番——比如有位阿姨给父亲选了个刻着牡丹的汉白玉墓,光石材就花了5万多。
选墓地可不能图便宜,先得看“身份证”——不管是公益还是经营,必须得有民政部门发的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,没有这个的都是非法墓,买了之后说拆就拆,哭都没地儿哭。公益性墓地的申请也有讲究,得拿着户口本、身份证去社区开“居住证明”,证明你是咱济源本地人,才能买。经营性墓地的话,除了看资质,还得问清楚“后续账”:比如每年的管理费,一般是墓价的1%到3%,要是买个10万的墓,每年得交1000到3000的管理费,这些都得提前算清楚。
咱们济源人选墓地,从来不是选“贵的”,而是选“对的”。我邻居李叔生前最喜欢去王屋山打太极,他儿子就选了王屋山脚下的公益墓,才花了8000块,李叔生前去看了,笑着说“这儿能听见山风,比城里舒服”。还有我同事的妈妈,爱热闹,就选了市区边上的经营性墓,离女儿家5分钟车程,老人说“逢年过节孩子们来,不用跑太远”。其实选墓地的本质,是给家人找一个“能安放思念的地方”——山还是那座山,水还是那条水,只要能守着熟悉的土地,就是最好的归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