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前后,原阳县城郊的烈士纪念园里,老樱花树的花瓣飘得像雪,落在纪念碑台阶上,连风都变得轻了。周末上午我带侄子来,他攥着束刚买的白菊,仰着头问:“姑姑,这儿要门票不?”我蹲下来告诉他:“不要,这儿是烈士爷爷们的‘家’,所有人都能免费来看看。
最近总有人问“原阳烈士纪念园2025年多少钱”,答案其实很简单——门票永远免费。作为原阳人自己的烈士纪念设施,这儿打建成起就没设过一道收费的门。大家误会的“价格”,其实是园里的自愿服务:想深入听烈士故事,50元一场的讲解会把马顺天炸碉堡、牛保才接电话线的细节讲得鲜活;想献花,门口10元一束的白菊是附近花店捐的,钱全用来浇园里的松柏——这些都不是“门票”,是咱给英雄递“心意”的方式。

陈列馆里的每样东西都带着“温度”。那件补丁摞补丁的军衣属于1947年牺牲的李连成,他牺牲时才20岁,和侄子班主任同岁;张秀兰烈士的家书里,满是“等打完仗回家种麦子”的盼头;还有抗美援朝烈士的锈手电筒,讲解员说他用身体接电话线时,手电筒还亮着。侄子盯着家书看了半天,突然小声说:“他没等到种麦子。”我摸着他的头:“但你吃到了,所以要记住他。”
来这儿参观有几个“小提醒”:每天8:30-17:00开放,周一闭馆;团队需提前1天预约,个人直接来就行;进园要安静,别追跑打闹;交通也方便,公交1路到“烈士纪念园”站,自驾有免费停车场。
离开时侄子把花放在碑前,认认真真鞠躬。风里的樱花香混着松柏味,像烈士们在说“来了就好”。其实这儿不是“景点”,是原阳人的“精神根脉”——免费开放不是“优惠”,是想让更多人知道:那些用生命换幸福的人,从来没“走”;那些该记住的历史,永远不能忘。下次再有人问价格,你就说:“不要钱,但要带着心来——这儿装着咱最该守的‘魂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