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的风裹着些湿润的气息吹过来时,后台的留言箱里多了不少相似的问题——“平顶山居安陵园开放了吗?”“最近想去祭扫,需要提前预约吗?”每一条都带着对亲人的惦念,也藏着些怕跑空的不安。毕竟对于想念的人来说,哪怕多走一步路、多等一分钟,都像心里压了块小石子,坠得慌。其实上周我特意绕了段路,去居安陵园的服务中心问了个清楚。门口的保安师傅戴着红袖章,见我过来就笑着打招呼:“姑娘是问开放时间吧?现在正常开着呢,早8点到晚5点。”跟着他走进服务大厅,值班的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资料,抬头说:“最近来咨询的人多,我们特意把营业时间贴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。不过得提醒你,要是碰到清明、冬至这样的节假日,或者下大雨、刮大风的天气,可能会临时调整,最好提前打个电话——号码就在我们官网首页,很好找的。”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,墙上的公示栏里果然贴着一张A4纸,上面写着“居安陵园近期开放提示”,字迹工整,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太阳。走出服务大厅,刚好碰到一位阿姨抱着束白菊往里面走,旁边跟着个穿志愿者马甲的小姑娘,一边走一边说:“阿姨,您要找的3区就在前面第三个路口左转,我陪您过去吧。”原来这是陵园最近加的“引导志愿者”,专门帮年纪大的人找位置、提东西。园子里的小路刚被打扫过,柏油路面泛着淡淡的光,两旁的松柏长得比去年更高了,枝叶叠在一起,像撑了把绿伞。路边的长椅上摆着免费的矿泉水和湿巾,旁边立着块小木牌:“供祭扫市民使用,无需付费”。风一吹,木牌上的红丝带飘起来,刚好落在长椅上的一束菊花旁边,倒成了个小小的装饰。其实最让人安心的,是园子里的“文明祭扫”提示。每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蓝色的牌子,上面写着“禁止焚烧纸钱、燃放鞭炮”,下面还附着一行小字:“用鲜花代替烧纸,让思念更干净”。保洁阿姨拿着扫帚路过,说:“现在大家都挺配合的,昨天还有个小伙子主动把带的纸钱换成了我们提供的绢花,说这样既安全又环保。”离开的时候,门口的便民服务台还围着几个人,工作人员正给他们发“祭扫指引卡”,卡上标着各个区域的位置、卫生间的方向,还有紧急联系电话。我接过一张,摸了摸卡面,是软乎乎的铜版纸,印着淡淡的松枝图案——倒像是把园子里的风,都印在了上面。其实说到底,我们问“开放了吗”,问的不只是一扇门的开关,更是“我能不能去看看他”的期待。居安陵园的门开着,开的是对生者的理解,是对逝者的尊重。要是你也打算去,记得提前确认时间,带一束清清淡淡的花,慢点儿走,别急——那些想念的人,会在风里等你。最后想跟大家说:不管是晴天还是阴天,不管是早来还是晚来,只要心里装着牵挂,哪怕只是站在碑前说一句“我来了”,就已经够了。风会把你的话带过去,云会把你的心意记下来,碑前的小草会替你轻轻摇晃——就像他们还在的时候,摸你的头说“来了啊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