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常有读者问,河南的云梦山庄是不是公墓区?这个问题问的人多了,我觉得有必要专门聊一聊——毕竟对于想要去玩的人来说,搞清楚目的地的属性,比什么都重要。
云梦山庄坐落在河南信阳境内的云梦山北麓,紧挨着淮河的一条支流,是近几年当地重点打造的生态文旅项目。不少人会把它和公墓区混淆,其实完全不是一回事——云梦山庄从一开始就定好了“生态休闲综合体”的调子,主打文化体验、乡村度假和自然研学,和殡葬半点儿关系都没有。
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,大概是“山庄”这个词闹的。在有些地方,“山庄”确实被用过公墓项目的名字,可云梦山庄的规划里,连半分殡葬业态的影子都没有。项目一期占了三百多亩山地,建起来的是民俗文化馆、山地茶园、亲子农场和露营基地,二期还在修森林步道和民宿集群,所有东西都是围绕“活的自然空间”做的——要真是什么公墓区,哪会搞这些热闹的玩意儿?
上周我跟着当地的向导老周去转了转,算是实地验证了一把。山脚下的亲子农场里,几个妈妈带着孩子蹲在草莓棚里摘果子,孩子的小手里攥着红通通的草莓,蹭得脸都花了。不远处的茶园里,茶农正颠着锅炒新茶,清香味飘得老远。老周指着山坡上的青砖黛瓦说:“去年樱花季,这儿来了上万人,都是来拍照的,山路上的车排了两公里,你见过这么热闹的公墓吗?”旁边卖手工茶的王阿姨搭话:“我们这的房子都是按老村子的样子建的,民宿的阳台还种着月季呢,你看那栋民宿的门楣上,还挂着‘茶韵居’的木牌子,哪有公墓区这么讲究?”

其实云梦山庄的开发,是当地“变荒山为宝山”的尝试。原来这一片是闲置的山地,有些地方种着速生林,没什么人气。现在改成生态文旅项目,不仅保住了山上的树,还让村民有了活儿干——村里的年轻人有的回来开民宿,有的在农场里当管理员,连在家带孩子的阿姨都能去茶园帮忙摘茶,一天能赚一百多块。老周说:“以前村里的年轻人都往城里跑,现在好多人回来了,村口的小超市生意都比以前好了。”
临走的时候,我站在露营基地的草坪上,看着远处的山雾慢慢散开来,风里飘着月季的香味。旁边有个爸爸带着孩子放风筝,风筝飞得老高,孩子的笑声飘得很远。这时候再想那个问题,答案其实就在眼前——云梦山庄不是公墓区,它是一个装着烟火气、茶香和笑声的地方,是城里人周末逃开喧嚣的去处,是孩子们认识自然的课堂,是村民们日子越过越好的盼头。

要是你下次再听到有人问“云梦河南云梦山庄是公墓区吗”,不妨告诉他:去看看那里的草莓棚、茶园和笑着的孩子,答案就藏在这些热热闹闹的细节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