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,我捧着母亲最爱的茉莉,踩着青石板路走进云鹤生态艺术陵园。转过那道爬满凌霄花的拱门,一眼看见她的“小房子”——嵌在浅灰色石墙上的壁龛,旁边浮雕着她生前养了十年的猫咪,猫尾巴卷着半片茉莉花瓣,像她从前把花别在我发间的模样。
很多人对壁葬的印象还停留在殡仪馆里冰冷的金属格子,可云鹤的壁葬完全是另一种模样。这里的壁葬墙是用当地山上的青石材砌的,表面爬着常春藤和络石藤,每一块壁龛都像被大自然“揉”过——有的做成翻开的书册形状,页边雕着母亲喜欢的唐诗;有的嵌在仿真树桩里,树洞里还能放她生前的老花镜;甚至有一面墙专门设计成“星空”,壁龛是星星的形状,晚上会有柔光灯从里面漏出来,像母亲从前在阳台陪我看星星的夜晚。
说到壁葬的价格,其实没有标准答案,就像选一间能住得安心的房子,要看过阳光、摸过墙面、听过风穿过窗户的声音。云鹤的壁葬价格从3万到10万不等,藏着很多“看不见的用心”。基础款的壁龛在普通墙面,用的是防腐蚀的环保石材,表面做了哑光处理,不会反射刺眼的光,大概3-4万;要是选靠近中心湖的位置——比如能看见湖面上的睡莲和白鹅的墙面,价格会到5-6万,因为清晨的阳光会先照到这里,母亲生前总说“向阳的地方暖”;如果想定制,比如把母亲的刺绣作品做成丝绢画嵌在壁龛里,或者雕上她种了一辈子的月季,设计师要手工打磨半个月,价格会到8万以上,但很多家属说“这不是花钱买格子,是给母亲留个‘带着她味道的家’”。
上个月遇到楼下的李阿姨,她给老伴选了款“茶桌”形状的壁龛。老伴生前爱喝功夫茶,设计师把壁龛做成了老茶桌的模样,桌面雕着他们当年在西湖边买的青瓷茶壶,旁边还嵌了个小抽屉,能放老伴的茶勺和没喝完的龙井。李阿姨说:“他以前总嫌我煮的茶不够浓,现在我每次来,都泡一杯他爱的狮峰龙井,倒在壁龛前的小陶杯里——风会把茶香吹进去,像他从前坐在沙发上喊我‘茶好了’的声音。”那天风很大,吹得李阿姨的丝巾飘起来,刚好落在壁龛的“茶桌”上,像老伴伸手接住了。

其实在云鹤,壁葬从来不是“安葬”的代名词,而是“把亲人的生活搬过来”。价格里藏的不是冰冷的成本,是设计师对着墙面画了几十遍的草稿,是工人打磨石材时磨破的手套,是园丁每天给常春藤浇水的背影,是每一次有人来祭祀时,工作人员悄悄摆上的一支新鲜茉莉。就像母亲的壁龛旁边,昨天刚爬上来一根新的常春藤藤条,我用细绳把它绑在壁龛的边缘——等明年春天,它会绕着壁龛爬一圈,像母亲从前织的毛线围巾,裹着她的“小房子”,暖得像她的手。
如果你也在找一个“不像陵园的陵园”,不妨来云鹤走一走。不用急着问价格,先摸摸那些爬着藤蔓的墙面,看看壁龛上的浮雕,听听风穿过树叶的声音——你会明白,有些价格,买的是“让亲人继续留在生活里”的机会,而这,比什么都珍贵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