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始祖山裹着淡雾,黄帝像的轮廓在山巅若隐若现,山脚下的塔陵园里,侧柏的影子刚被晨光拉得细长。常来扫墓的陈阿姨总说,这地方的风都比别处软——毕竟是黄帝故里的余脉,连泥土里都浸着“归根”的温柔。很多人踩着青石板路进来选双穴立碑,不是为了买块地,是想给父母找个“能听见家的声音”的地方。
说起双穴立碑的价格,最先要讲的是“位置里的心意”。陵园的双穴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:山脚下的“福临区”最平坦,适合行动不便的老人,双穴价格大概3-5万;山腰的“望祖区”能看见黄帝像,视野里飘着松针香,价格在5-8万;山巅的“归源区”能看日出,清晨的阳光会先落在碑顶,价格要到8-12万。去年有位李先生选了“望祖区”,说父母生前是小学老师,总教学生“不忘根”,现在碑对着黄帝像,就像父母还在给孩子们上那堂“根的课”,这位置比什么都金贵。

碑型与工艺是藏在价格里的“温度”。陵园里的双穴碑有二十多款,从传统“龙凤呈祥”汉白玉碑到现代“简约山水”花岗岩碑,每款都带着不同的故事。最受欢迎的“吉祥如意”碑,米白色大理石身刻着浅浮雕龙凤,双穴价约6万;若选“家训碑”,把父母生前的手写家训刻上去,师傅要花三天打磨细节,会贵2000块。有位阿姨特意加了个小供桌——父母生前总在阳台摆小桌吃晚饭,现在供桌在碑前,就像他们还在跟她一起剥毛豆。
额外费用其实很透明:管理费每年300块,包括擦碑、拔草;刻字费普通字体1元/个,手写字体5元/个;想种棵松柏在碑前,100块一棵师傅免费种。去年有位大叔通过老客户介绍来,销售主动给了九折,省了四千块,他笑着说:“不是图便宜,是这销售实在,像父母当年的老邻居。”

其实选双穴立碑从不是买“一块石头”。有位姑娘选了“福临区”,碑上刻着父母的结婚照——她用旧照片翻新的,师傅把母亲发间的蝴蝶结刻得清清楚楚。每次来扫墓,她会带父母爱吃的桂花糕,风一吹,甜香飘得很远,“就像父母还在身边,跟我一起晒着太阳吃糕”。
有人说,选双穴是“给父母留个家”,其实更是给自己留个“念想”。始祖山的风里藏着黄帝的传说,藏着父母的唠叨,藏着我们对亲情的执念。价格数字的背后,是“父母喜欢吗”“我想起他们时会安心吗”的追问。要是你打算去看碑,建议提前预约——销售会陪你慢慢走,讲每个位置的故事;有老人同行,陵园有免费轮椅,师傅会扶着慢慢逛。别急着定,多想想父母生前的喜好:他们爱热闹还是安静?爱山景还是阳光?毕竟这是他们“永远的家”,得合他们的心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