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万寿山公墓的山脚下,能看见苍松翠柏沿着山势铺展开,风过处松涛声里混着远处的鸟鸣,倒不像想象中那么肃穆。作为北京西北郊有名的生态公墓,万寿山今年的价格清单刚挂出来,不少人拿着宣传册在咨询台边停留——毕竟选一块“住得舒服”的地方,是给逝者最后的温柔。
2025年的万寿山,价格比去年稳了些,但细节里藏着不少变化。最受欢迎的传统立碑墓,今年价格在8-15万之间,具体得看位置:靠近园区中轴线“福路”的,或者能望见山脚下莲花池的景观位,要比普通区域贵3-5万;要是选在靠山的“静区”,周围都是高大的油松,价格会稍微低一点,大概8-10万。工作人员说,今年传统墓的碑型做了调整,新增了“云纹”“竹影”两款中式设计,石材用的是山东嘉祥的汉白玉,摸起来更温润,所以价格比去年涨了1万左右,但来选的人反而多了——毕竟碑上的纹路,藏着逝者生前的喜好。
生态墓是今年的“黑马”。万寿山2025年把生态区扩大了三分之一,推出了树葬、花葬、草坪葬三种。树葬最便宜,3-5万就能选:用可降解骨灰盒,下葬后种一棵侧柏,三年后墓碑会慢慢融入土地,只留树牌写着逝者名字;花葬更精致些,骨灰埋在薰衣草花丛下,每年夏天花开的时候,整个区域都是淡紫色的,价格5-7万;草坪葬是铺着青石板的小地块,旁边种着麦冬草,冬天也不会枯黄,价格6-8万。负责生态区的王姐说,最近来问生态墓的年轻人特别多,“他们说不想让老人占太多地,要‘把骨灰还给自然’,倒是挺有想法的”。

艺术墓则是为有特殊需求的家庭准备的。今年万寿山和几个艺术院校合作,推出了“私人定制”服务:比如有位老先生生前是画家,家属选了一块靠近画室旧址的位置,墓碑做成了画架的形状,表面刻着他的代表作《西山晴雪》,价格12-20万。还有个小朋友的墓,做成了小飞机的样子,旁边种着他最爱的向日葵,价格10万出头。工作人员说,艺术墓的价格主要看设计和石材,比如用进口的意大利卡拉拉白大理石,价格会比国产石材高4-6万,但胜在独一无二——毕竟每座艺术墓,都是逝者生命的“缩影”。
其实选墓的时候,除了价格,还有些细节要注意。比如万寿山2025年推出了“一站式服务”:从选墓、下葬到后续的墓碑维护,都有专人跟进,费用包含在总价里,没有隐形消费;比如园区里的“记忆馆”,可以免费存放逝者的老照片、手作,每次来祭扫都能看看;还有“代祭服务”,要是没时间来,工作人员会拍一段视频——比如春天拍墓前的桃花,秋天拍落在碑上的银杏叶,让远方的人也能安心。
站在万寿山的观景台上,往下看是错落的墓碑,往上看是蓝天里飘着的云。其实价格从来不是选墓的唯一标准:如果逝者生前爱听鸟叫,就选靠近林带的位置;如果喜欢安静,就选山腰的角落;如果想留个念想,就选能种棵树的生态墓。就像工作人员说的:“所谓‘安息’,不过是让逝者呆在一个,连活着的人想起都会觉得温暖的地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