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清明,住在金水区的王阿姨早上六点就出门去邙山扫墓,可还是在连霍高速上堵了两个小时。看着车窗外排成长龙的车队,她忍不住跟女儿念叨:“要是能有离家近点的新墓地就好了,再过两年你外公的骨灰还没选好地方呢。”王阿姨的困惑,其实是很多郑州家庭的共同心事——随着城市人口增长,现有墓地逐渐饱和,2025年会不会有新的墓地开放?
先说说郑州墓地的现状。目前郑州的经营性陵园主要集中在北部邙山、南部新郑、东部中牟三个区域,比如大家熟悉的邙山生态陵园、新郑福寿园等。据民政部门2023年的统计数据,这些陵园中超过60%的传统墓穴已经售罄,剩下的也多是位置较偏或面积较小的尾盘。“我们这儿的双穴墓已经卖完了,现在主要推树葬和花坛葬,价格只要传统墓的三分之一。”邙山某陵园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,近两年来咨询新墓地的市民明显增多,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家庭,都在提前规划。

为什么新墓地“难产”?其实和政策导向有关。2023年郑州出台的《殡葬事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明确提出,要构建“生态优先、节地为主”的殡葬服务体系。新建墓地不仅要符合土地利用规划,还得满足“绿化率不低于40%、节地葬比例不低于30%”的硬指标。换句话说,现在不是“想建就能建”,而是要先过“生态关”。比如去年年底公示的二七生态陵园项目,光是环评就做了半年,就是为了确保不破坏周边的植被和水资源。
那2025年到底有没有新墓地开放?答案是“有,但不是所有项目都能按时上”。据民政部门最新回复,目前郑州正在推进3个新建陵园项目:南部的二七生态陵园、东部的经开节地陵园、西部的荥阳福寿园二期。其中二七生态陵园已经完成土地平整,预计2024年底就能试运营;经开节地陵园正在办理民政备案,最快2025年上半年开放;荥阳的项目则要等到2025年底。不过要提醒大家,这些项目的“开放”不是指“卖传统墓”,而是以生态葬为主——比如二七生态陵园规划了1000个树葬穴位、500个花坛葬穴位,传统墓只占20%的比例。
市民最关心的几个问题,也可以提前了解。比如选址:新建陵园大多在城市绕城高速附近,比如二七生态陵园靠近大学南路,经开节地陵园旁边规划了地铁14号线延长线,交通比老陵园更方便;比如价格:根据政策要求,新建墓地实行政府指导价,传统墓的价格不会超过每平方米8000元,生态葬则更低;再比如配套:二七生态陵园会建40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,有休息区、寄存处,甚至还有“生命纪念墙”,方便家属缅怀。

除了盯着“新墓地”,大家也可以多关注生态葬。今年清明,郑州就有230个家庭选择了树葬,还有50个家庭参与了海葬。“把爸爸的骨灰埋在松树下,以后每年来浇浇水、看看树,就像他还在身边一样。”选择树葬的李女士说,这种方式不仅环保,还能让亲人“回归自然”。
最后想提醒大家,关于2025年墓地开放的具体信息,一定要以民政部门的官方公告为准(郑州民政”公众号),不要轻信中介的“内部消息”。毕竟,墓地不是“商品”,而是承载亲情的载体,与其追求“新”或“近”,不如选一个更符合家人心意的方式——无论是传统墓还是生态葬,能让逝者安息、生者安心,才是最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