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中原,总绕不开黄河岸边的老槐树、巷口卖胡辣汤的早摊,还有老人嘴边“落叶归根”的老话。对土生土长的中原人来说,选一块合心意的墓地,不是简单买块地,是给先人的“家”,也是自己心里的一份踏实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中原地区(主要是河南郑州、洛阳、开封一带)值得关注的墓地,还有大家最关心的价格事儿。
先说说郑州,作为省会,陵园选择不少,但要挑有温度的,得看这两家。郑州福寿园在惠济区,离市区不算远,进了门能看到仿宋的亭台和成片的银杏林,每年秋天金黄的叶子落满墓道,倒不像传统陵园那么清冷。园里还有“知青纪念墙”“老兵墓区”,很多老郑州人选这儿,说是“能和老伙计们做伴”。另一家是云鹤生态陵园,在中牟,主打“公园式陵园”,草坪墓、树葬这些生态墓型很受欢迎,适合喜欢清静的家庭,园里的人工湖养着锦鲤,偶尔有老人带着孩子来喂鱼,倒像逛公园似的。
从郑州往西开车一个多小时到洛阳,最有名的当属北邙陵园。小时候听奶奶说“邙山头埋皇帝”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这片横亘在洛阳城北的黄土坡,从东周开始就成了王侯将相的“风水宝地”,连杜甫都写过“北邙山头少闲土,尽是洛阳人旧墓”。现在的北邙陵园就建在这片文脉上,墓区沿着缓坡铺开,能看到远处的龙门山,园里保留了几座清代的石碑,走在墓道里,风卷着槐花香吹过来,倒像穿越回老洛阳的旧时光。这儿的墓位很受欢迎,尤其是能看邙山景的,不少在外的洛阳人专门回来选。
再往东到开封,汴梁公墓的宋风设计很有特色。大门是仿清明上河园的木牌楼,园里的小径铺着青石板,墓区的石碑刻着宋词,连休息的亭子都叫“醉翁亭”(虽然和欧阳修的不一样,但味儿对)。园里有片“宋韵林”,种着北宋时的国花牡丹,每年四月花开的时候,不少家属来扫墓,顺便拍几张牡丹照,说是“让老人也看看热闹”。开封人讲究“雅”,所以这儿的艺术墓型很火,比如用汉白玉雕成的书形墓,刻着“归去来兮”的句子,很对文人家庭的胃口。

聊完墓地,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价格。其实中原墓地的价格差距挺大,主要看这几个因素:离市区越近越贵,比如郑州惠济区的陵园,中端墓位大概8-15万;要是到中牟、荥阳这些近郊,经济型墓位3-5万就能拿下。然后是环境,比如有山有水或者带人文景观的,比普通墓位贵2-3万。还有墓型,传统的立碑墓比草坪墓贵,艺术墓又比立碑墓贵,比如北邙陵园的景观墓,有的要20万以上,而云鹤的树葬只要1-2万,适合想环保的家庭。对了,还有服务,比如提供代祭、绿化维护的,每年要加几千块管理费,但不少家庭觉得值,毕竟不能常来的话,有人帮着打扫也安心。
其实选墓地,说到底是选一份心安。有的人选离老家近的,逢年过节能骑电动车去看看;有的人选环境好的,觉得老人走了能住“花园”;还有的人选有历史的,觉得“老祖宗都在这儿,不孤单”。中原的土地藏着太多故事,每一块墓地都连着一段亲情,不管价格高低,能让心里踏实,就是好选择。要是你刚好在找中原的墓地,不妨按着这份攻略逛逛,说不定能找到合心意的“家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