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清明前后,新密的山路上总飘着烧纸的青烟,那些捧着菊花的身影里,总有几个停下脚步对着路边的公墓指示牌发呆——不是不想选,是怕选贵了,更怕选得不明不白。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密人,最近帮家里老人打听公墓的事,倒摸清楚了本地公墓收费的门道,今天跟大家唠唠实在的。
先说说新密公墓的大体情况。咱们新密多丘陵,公墓大多建在伏羲山、溱洧河沿岸这些“有山有水”的地方,一来符合传统观念,二来环境确实清净。目前新密的公墓分两类: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。经营性的比如伏羲山公墓、溱水公墓,面向所有符合条件的家庭;公益性的像各乡镇的农村公墓,主要针对本地户籍的村民,价格要低不少。
再说说大家最关心的价格。先讲经济型的——最近不少公墓推出的树葬、壁葬特别火。上周陪邻居张阿姨去伏羲山公墓问,树葬套餐只要八千到一万二,就是把骨灰埋在树下,墓碑做成小巧的铜牌嵌在树旁,还送一棵桂花树或者松柏。壁葬更便宜,大概六千到一万,就是把骨灰放在墙壁的格位里,适合不想占土地的家庭。张阿姨摸着铜牌说:“这样以后来看老伴,还能闻见桂花香,比大墓碑强。”

普通立碑墓是大多数人的选择,价格区间在两万到六万不等。影响价格的因素挺多:位置是关键——离园区主干道近、能看到山景的“好位置”,比靠里的贵个一万多;材质也差不少——花岗岩墓碑比普通大理石贵三千到五千,尤其是那种雕了梅花、龙凤的艺术碑,价格还得往上浮;还有穴位数量,双穴比单穴贵个两三千,毕竟占的面积大点儿。我隔壁王哥去年买的溱水公墓的普通立碑,双穴、花岗岩材质,位置在园区中间,花了四万三,他说“这个价在新密算中等,能接受”。
再说说公益性公墓,这是给本地村民的福利。比如大隗镇的公益性公墓,本地户籍的村民买双穴墓只要一万五,单穴八千,还免二十年的管理费。不过得带身份证、户口本去证明户籍,而且不能对外销售。我老家堂叔去年买了,说“比经营性公墓省一半,够给娃多存点学费”。
还有些细节得提醒大家:现在新密的公墓都要求明码标价,园区入口就有价格公示牌,千万别信“内部价”“加急费”的说法;管理费是隐性成本,大多是每年一百到两百,二十年一交,买的时候得问清楚;手续也不复杂,带身份证、死亡证明(或者火化证明)就行,外地户籍的只要有新密的居住证明也能买。
最后想跟大家说,买公墓不是买奢侈品,适合自己的才好。我奶奶常说“人走了,能有个清净地方待着,子孙常来看看,比啥都强”。要是你最近也在打听这事,不妨多跑几个公墓问问,比来比去,总能找到合心意的。毕竟,给亲人的最后一份安置,要的是踏实,不是面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