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身后事的安排,很多人会想到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这句老话。位于邙岭大道旁的邙山墓园,正是依托北邙山脉的地理优势,成为不少人考虑的安葬之地。这个墓园到底怎么样?墓地价格又在什么范围呢?
邙山墓园坐落在邙山南麓,紧邻邙岭大道,从市区驱车过来大约半小时车程,公交也有直达线路,交通还算便利。这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,是北邙山脉特有的地理环境——邙山作为秦岭余脉,地势南高北低,园内多为缓坡地貌,既避免了低洼地带的潮湿,又能俯瞰周边开阔的视野。园内植被覆盖率很高,沿着主路往里走,两侧是成片的松柏、银杏和女贞,秋冬时节松柏苍翠、银杏金黄,空气里带着草木的清香,少了城市的喧嚣,多了一份自然的清幽。站在墓园高处眺望,能看到远处邙山起伏的轮廓,近处则是错落有致的墓碑与绿植相映,倒有几分“山水相依”的意境,确实符合人们对安息之地“宁静祥和”的期待。
走进园区深处,能感受到规划上的用心。和一些墓园拥挤的布局不同,邙山墓园的墓区划分得比较清晰,既有传统的立碑区,也有艺术墓区和生态葬区,不同区域之间用绿化带隔开,互不打扰。传统立碑区多为花岗岩材质,碑体设计简洁大气,刻字清晰;艺术墓区则更有个性,有的做成书本造型,有的融入山水浮雕,适合喜欢独特风格的家庭;生态葬区里,花坛葬、树葬的墓碑与草坪、树木融为一体,既节约土地,也透着自然的生机。园区里还设有纪念广场、休息长廊,长廊下摆放着石桌石凳,家属祭扫累了可以坐下歇脚。让人觉得贴心的是,园区里随处可见指示牌,标注着各个墓区的位置,还有免费的饮用水和急救箱,细节处能感受到对家属的关照。
服务方面,接触下来还算专业。第一次去的时候,有穿着深色制服的顾问主动引导,没有急着推荐墓型,而是先问家里的需求:喜欢传统还是现代风格?预算大概多少?有没有特殊的朝向要求?然后带着我们逛了几个符合需求的区域,详细介绍每款墓型的尺寸、材质和价格,还会提醒“这个位置冬天光照足,夏天有树荫”“那款碑型后续维护比较方便”。手续办理也不复杂,从选墓到下葬,顾问会列好需要准备的材料清单,帮忙对接火化场、刻字等环节,不用家属来回跑。后续的服务也挺到位,比如定期会有保洁人员打扫墓碑和周边卫生,清明祭扫高峰时还有专人引导停车、维持秩序,甚至提供免费的鲜花包装服务,这些细节让家属省心不少。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这里的区间还算宽泛,能满足不同家庭的预算。传统立碑墓因为材质和位置不同,价格大概在5万到15万之间,比如靠近主干道、视野开阔的位置,或者采用汉白玉、山西黑等高档石材的碑型,价格会高一些;而位置稍偏、材质为普通花岗岩的立碑墓,5万左右就能选到。艺术墓的价格跨度更大,从8万到20万不等,主要看设计复杂度和石材工艺,有的定制款甚至会更高。如果预算有限,生态葬是个不错的选择,花坛葬、树葬的价格基本在2万到5万,部分公益生态葬项目还能申请民政补贴,算下来更经济。影响价格的因素除了位置和材质,墓型的尺寸也很关键,比如双穴墓比单穴墓贵20%左右,不过园区对墓型尺寸有统一规范,不会出现“面积越大越贵”的无序定价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里的价格是明码标价的,每款墓型都有公示牌,标注着墓价、管理费和其他费用,没有隐性消费,家属可以放心对比选择。
其实选择墓园,不只是看价格数字,更要看这里能不能让逝者安息,让生者安心。邙山墓园依托北邙的地理和文化底蕴,环境清幽又交通便利,园区规划考虑到不同家庭的需求,服务也比较贴心。如果正在为身后事安排操心,不妨抽时间去邙岭大道旁的邙山墓园实地看看,或许能找到合适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