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的风里总飘着点玉兰的香,早上路过楼下的花店,老板把刚到的白菊摆到门口,我突然想起去年这个时候,妈还说要和我一起去看外婆。翻了翻手机,朋友圈里有人问“福寿园郑州现在能进吗?”,想了想,干脆自己跑一趟——毕竟挂着心的人,总想问个准信。到园区门口的时候是上午10点,太阳刚爬过树梢。保安大哥戴着口罩,手里的体温枪亮着绿灯,见我过来,先指了指旁边的桌子:“先扫个健康码,再登个记就行,身份证没带的话报名字。”我边扫边问:“现在每天都开门吗?”他点头:“8点到17点,天天开着。”旁边的消毒凝胶瓶是满的,瓶身擦得锃亮,还有张用马克笔写的纸条:“老人腿脚不好,找我们扶一把。”走进门,玉兰香更浓了。主路两边的冬青刚修过,剪得整整齐齐的,沿着路走,能看见保洁阿姨蹲在路边擦石凳,擦完还摸了摸,确认没灰才起身。以前总觉得墓园里的空气都沉,这次倒不一样——路边的小花坛里开着二月兰,紫色的小花挤成一团,像外婆以前种在阳台的那些。路过服务中心,玻璃门上贴着“免费轮椅借用”,里面有个穿制服的姑娘在给老人登记,见我张望,笑着说:“要是有需要,直接过来找我们,不用排队。”往外婆的墓走的时候,遇到个卖鲜花的阿姨,竹篮里的白菊还带着露水。“要一束不?”她问,“昨天刚进的货,新鲜得很。”我挑了一束,她又往里面加了支满天星:“加个这个,好看。”走到墓前,石台上没有灰尘,应该是刚擦过——以前外婆总说“石凳要擦干净,不然坐上去凉”,现在倒有人替她守着这个习惯。旁边的树坑里,不知道谁种了株小雏菊,黄灿灿的,像外婆以前给我扎的头绳。倒是服务中心的细节让我意外。中午在门口的石凳上歇脚,保洁阿姨过来递了杯温水:“天还凉,喝口热的。”旁边有个大叔在找老伴的墓,岗亭的小伙子赶紧过来:“叔,你记不记得编号?我帮你查。”没一会儿就找到了,小伙子扶着大叔走过去,还帮着摆了摆花。我问保洁阿姨:“你们每天都这么忙?”她擦了擦额头:“忙点好,说明大家都想着家里人。”下午三点半,我抱着剩下的半束花往门口走。保安大哥见我出来,笑着问:“找到位置了?”我点头,他又说:“下次来要是找不到,直接给我打电话,我带你们去。”风里还飘着玉兰香,路过花店的时候,我把剩下的花送给老板:“给需要的人吧。”老板接过,说:“昨天还有个阿姨来买花,说终于能去看老伴了。”其实哪有什么“能不能”,不过是心里的那点牵挂,需要个地方放。福寿园郑州的门开着,开在春天的风里,开在每个想你的日子里——它不是冷冰冰的墓园,是个能让你坐下来,和心里的人说说话的地方。就像外婆以前说的:“只要心里想着,就算隔着山,也能听见。”我终于能笑着说:“外婆,我来了,带了你最爱的白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