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许昌市烈士陵园的松柏间,几个穿校服的孩子正踮着脚给烈士纪念碑系红领巾——这是我每周晨跑都会路过的场景。最近常有人问,“2025年许昌市烈士陵园价格多少?”其实这个问题里藏着个小误会:作为承载着城市记忆与英雄精神的公益性场所,烈士陵园从来不是“按价收费”的地方。
许昌市烈士陵园的大门永远向所有怀着敬意的人敞开。从纪念广场上刻着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”的汉白玉纪念碑,到陈列着烈士遗物的展室(里面还摆着1948年解放许昌时战士用过的旧军壶),再到栽满青松的烈士墓区,所有核心区域都免费开放。去年秋天,我跟着社区“老党员宣讲团”做志愿讲解,遇到一对从漯河来的老夫妻,他们攥着皱巴巴的旧介绍信,说找了三十年才找到牺牲在这里的战友墓。“没想到连停车费都没收,工作人员还帮我们搬了鲜花”,老太太抹着眼泪说。其实不止如此,每年清明、烈士纪念日,陵园会免费提供讲解、祭扫指引,甚至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准备轮椅;要是学校组织学生来做爱国主义教育,还能免费借用音响设备——这些“免费”里,藏着的是对烈士的尊重,对公众的善意。
偶尔也有“花钱”的地方,但都不是“强制消费”。比如有些烈士家属想给亲人的墓碑刻上最新的家庭照片,或者需要长期寄存骨灰盒,这些属于“公益性安葬服务”,会收取成本费。陵园的工作人员小王告诉我,“骨灰盒寄存费每年就几十块钱,相当于买两斤苹果的钱;墓碑刻字是一块钱一个字,用的是防水防腐蚀的进口颜料”。这些收费都符合民政部门的规定,而且明明白白贴在陵园门口的公告栏里。还有祭扫时的便民服务:门口的小亭子有卖鲜花(十块钱一束的非洲菊,二十块钱的百合)、香烛(五块钱一包),都是自愿买的;要是想请专业讲解员讲烈士故事,五十块钱一场,讲解内容里会加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——比如牺牲时才19岁的战士李二柱,生前藏着半块给母亲留的红糖。这些钱最后都用在陵园的维护上:比如给松柏打农药、修补展室的玻璃、给烈士墓添新土。
至于2025年的“最新价格”,其实不用太担心。根据许昌市民政局2024年底的公告,公益性烈士纪念设施的收费项目会保持“成本稳定、公开透明”的原则,2025年不会有大幅调整。小王说,“就算要微调,也会提前在官网、微信公众号和陵园门口贴30天公告,绝对不会让大家‘突然花钱’”。而且现在陵园还开通了“线上查询”服务,打开“许昌民政”公众号,输入“烈士陵园收费”就能看到明细——其实大多数人问“价格”,说到底是怕“被坑”,但在这里,“透明”比“便宜”更让人安心。
昨天傍晚我又路过陵园,夕阳把纪念碑的影子拉得很长,几个年轻人正拿着手机拍展室里的“烈士家书”。其中一个姑娘说,“原来我爷爷当年就是在这里参军的,以前觉得烈士陵园‘严肃’,现在才知道,这里的风都藏着故事”。价格”从来不是烈士陵园的关键词,真正重要的是:当你站在烈士墓前,有没有想起他们用生命换回来的清晨;当你摸着展室里的旧军壶,有没有感受到穿越时空的温度。2025年的许昌市烈士陵园,还是会有桂香,有孩子的红领巾,有免费的讲解,有成本价的便民服务——而这些,才是它最“贵”的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