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郑州人应该都听过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的老话。这句话传了上千年,倒不是说邙山有多豪华,而是老辈人相信,邙山的土是“卧牛地”——土层深厚、地势平缓,连古代帝王都把陵墓选在这儿。也正因为这份刻在骨子里的情结,郑州邙山陵园成了很多家庭安排身后事时的“第一选项”。
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地址。邙山陵园藏在惠济区古荥镇的邙山脚下,离黄河游览区就几公里路。要是坐公交,游16路能直接到陵园门口,车窗外一路掠过江山路的法桐,到古荥镇附近时,就能看到路边立着“邙山陵园”的蓝底白字路标。自驾更方便,沿着江山路往北开,过了古荥镇的老牌坊再走几百米,顺着指示牌拐进去,就能看见陵园的大门——门口种着两排银杏,秋天的时候金黄一片,倒不像传统陵园那么肃穆。陵园背靠邙山主峰,前面就是黄河滩地,站在高处往下看,能看见黄河的波光在树影里闪,连风里都带着点湿润的泥土香,确实配得上“安静”两个字。
再说说价格。其实邙山陵园的价位没想象中那么“高不可攀”,关键看你选什么样的墓型和位置。上周陪朋友去看墓,销售顾问带着我们绕了一圈,指着靠近入口的生态葬区说:“这种树葬、花葬的穴位,几千块就能搞定,适合想选环保方式的家庭。”而往陵园深处走,靠近黄河景观带的区域,立着一排花岗岩的传统墓,销售顾问说:“这儿的墓型能看见河景,材质用的是山东白麻石,价格会比里面的稍高,大概两三万,但很多客户就喜欢这份开阔。”至于最受欢迎的“中等款”——比如靠近银杏林或柏树林的立碑墓,价格大多在一万到两万之间,材质是普通花岗岩,位置不算偏,祭拜也方便。对了,要是想要个性化一点的,比如刻上老人喜欢的诗词,或者加个小石雕,费用会多几百块,但销售顾问说“都是手工做的,值这个价”。
其实选陵园不只是看“数字”,更要看“合不合适”。邙山陵园的销售顾问不会一个劲推贵的,反而会先问你“家里老人有没有特别的喜好”“平时祭拜方不方便”。比如朋友的奶奶生前爱种月季,销售顾问就推荐了靠近月季园的位置,说“春天的时候,这儿的月季开得满院都是,跟老人以前的院子一样”。还有免费的接送服务——要是你不方便开车,打个电话,陵园就能派车来接,这点对年纪大的家庭特别贴心。
最后想说,选陵园从来不是“买贵的”,而是“买对的”。比如家里老人喜欢安静,就选陵园深处的位置;要是想方便平时祭拜,就选靠近入口的;要是想留个念想,就选有植物陪伴的区域。邙山陵园的好,恰恰在于它没把“陵墓”做成冰冷的商品,而是接住了郑州人对邙山的感情,接住了对亲人的牵挂。要是你也在找合适的陵园,不妨沿着江山路往北走一趟——吹着黄河的风,看着邙山的树,说不定就能找到那份“对的感觉”。毕竟,对亲人最好的告慰,从来不是多贵的墓型,而是让他们“住”在一个你想起就安心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