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陪朋友去郑州黄河纪念公园看墓,从市区沿江山路往北开半小时,刚进园区大门,桂花香就裹着青草味钻进来。步道两边的侧柏长得比人高,阳光穿过枝叶漏下碎金,远处黄河滩的芦苇荡晃成一片浅黄,风里还飘着点河水的腥甜——没想到墓地能这么有“活气”,完全不是想象中冷冰冰的样子。
跟销售聊起来才知道,这里的墓价其实藏着不少“实在话”,主要看三样:墓型、位置、面积。最基础的是墓型,卧碑是平嵌在草坪里的,节省空间,价格也亲民,入门款大概3-5万元,适合预算有限的家庭;立碑是竖起来的,材质从普通花岗岩到进口印度红都有,雕刻也分简单的线雕和复杂的浮雕,价格差距就大了——普通立碑8-15万元,要是靠黄河观景台的“景观碑”,用了进口石材还能看日落,价格得20万元往上。
还有年轻人喜欢的生态墓,树葬是把骨灰埋在树下,只立个小铜牌;花葬是埋在花池里,春天开绣球夏天开月季。这种墓型更环保,价格也低,2-3万元就能搞定。销售说,最近选生态墓的人越来越多,上周有个95后姑娘,给妈妈选了棵玉兰树葬,说“妈妈生前爱养玉兰,以后春天开花,就像她还在身边”。
除了墓本身的价格,还有些“隐藏费用”得算进去。比如管理费,每20年交一次,大概是墓价的5%-10%,比如5万元的墓,管理费就是2500-5000元;刻字费按字数来,每个字10-20元,要是刻照片或复杂图案,得加钱;安葬费是几百块,包括抬棺、下葬的人工。朋友预算10万元,选了个8万元的立碑,加上这些费用刚好够。
其实选墓不用盲目追“贵的”。销售指着园区地图说,内侧的位置虽然离主景观稍远,但同样有侧柏和月季围绕,价格能比靠景观区的省3-5万元。去年有个阿姨选了内侧的卧碑,说“只要能天天听见黄河水,在哪都一样”。朋友最后挑了个中间位置的立碑,旁边有棵老槐树,风一吹树叶沙沙响,她说“妈妈生前爱听风声,这样刚好”。
临走时,销售指了指门口的免费班车点——每天三趟从市区二七广场过来,不用自己开车。坐在回程的车上,朋友说:“原来这里的价格没想象中高,从3万到20万都有,选起来也没那么难。”风从车窗吹进来,还带着点园区里的桂花香,好像连选墓这件事,都变得温暖了一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