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清明前后,郑州老城区的巷子里总会飘着些烧纸的余味,家里长辈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翻黄历,念叨着该去邙山看爸妈了——可最犯愁的,还是怎么去。毕竟邙山在黄河以北,离市区不算近,年轻人嫌开车堵,长辈们又怕坐错车,总说“要是有直达公交就好了”。
还真有。从市区去邙山公墓,最省心的就是坐303路公交。起点在二七广场德化街北口,沿着二七路往北,过黄河路、东风路,穿北环,一路向黄河边开。车窗外的景色慢慢换了模样:高楼渐远,取而代之的是黄河边的杨树林,春天杨絮飘得满车都是,坐窗边的阿姨用手绢扑着,笑着说“跟当年和老伴儿在河边散步时一样”。全程约40分钟,终点站直接停在公墓大门前,不用转车,连门口卖香烛的阿姨都认识这路车:“303的师傅常来,跟我们都熟。”
至于今年的扫墓开放时间,早在3月15号就开始了——公墓管理处的张姐说,每年都是春分前后启幕,一直到清明后一周。周末是人最多的时候,建议早8点前到,不然门口停车场得排半小时队。今年还是倡导“文明祭扫”,门口登记处会发免费菊花,代替烧纸,很多人拿着菊花站在墓前,比烧纸更安静,也更干净。
要是不想坐公交,也有别的选择。打网约车从国贸360过去约40分钟,费用50块左右;拼车更划算,小区邻居常凑一起,路上唠唠“你家孩子最近怎么样”“我家孙子上次考了双百”,比独自打车热闹。还有人骑自行车沿黄河绿道去,既能锻炼,又能看风景,就是得提前查好路线,别绕远。
上周陪邻居王阿姨去,她攥着包桃酥——老伴儿生前最爱的。坐303路时,她摸着包说:“以前他骑车带我来,骑得满头汗,还说‘你坐后面,我带看黄河’。现在我坐公交,也算陪他走同一段路。”到公墓,她把桃酥放墓碑前,摸了摸碑上的照片:“老周,桃酥还是那家,没放糖精。”风掀起她的白发,我帮她理了理,她笑:“没事,他以前也总帮我理。”
其实去邙山的路从不难,难的是心里的念想要安放。邙山的风里有黄河浪声、杨树林沙沙声,还有每句轻轻的“我来了”。就像张姐说的:“这里是歇脚的地方,让活着的人,能跟去世的人再唠唠家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