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一块能安放两个人往后时光的地方,从来不是简单的“买件商品”。对很多来御泉陵园的家属来说,这事儿更像“给两个人找个能一起接着过日子的家”——要装下他们一起熬的粥、一起种的花、一起拌的嘴,还要让后来的人想起他们时,心里能暖一暖。所以聊御泉的双人墓价位前,先得说说这儿的风、树,还有那些藏在数字背后的“小细节”。
御泉陵园坐落在京郊昌平的山脚下,顺着温榆河的支流往上走,过了一片挂着红苹果的果园,就能看见园区的门。名字里的“泉”是真的——后山上渗下来的山泉水,顺着青石板槽流到山脚,汇了个半亩大的小水池,池边种着睡莲,夏天粉白的花浮在水面,风一吹,连空气里都带着股清甜味。园区里的树都是种了十几年的老品种:银杏的叶子能铺成金黄的路,国槐的枝桠能遮出大片阴凉,侧柏站得整整齐齐,像给每座墓位守着门。很多家属第一次来,都会说“这儿不像陵园,倒像小时候住的老院子”。
说到具体价位,御泉的双人墓大概分三个档,每一档的区别都藏在“能不能对上心意”里。基础款的双人墓在8-12万,位置多在园区的中后部,挨着松树林,碑石用的是山东芝麻白花岗岩,质地密实,刻字的槽里填了金漆,太阳底下能闪着暖光。虽然不靠主景观,但胜在安静——有位阿姨选了这儿,说“我爸生前爱听鸟叫,松树林里每天有麻雀跳来跳去,他肯定喜欢”。中等档的在15-25万,位置就“挑风景”了:有的靠小水池,能看见睡莲开;有的在银杏林边上,秋天能落一地金叶子;碑石换成了进口印度红或英国棕,纹理像揉开的晚霞,有的还能加个汉白玉小围栏,围出一方小天地。有对小夫妻给父母选了这儿,说“我妈以前总说想有个小院子,现在这儿的围栏,刚好能围起他们的‘家’”。高端档的30万起,位置在山顶的“观山台”,站在这儿能看见远处燕山的轮廓,碑石用的是汉白玉或埃及米黄,能定制浮雕——我见过一对老教师的墓,碑上雕了他们一起在讲台前的样子,连粉笔灰都刻得清清楚楚,家属说“他们一辈子都在给学生上课,得让他们带着讲台走”。
其实御泉的价格里,藏着不少“看不见”的安心。所有双人墓的定价都包含20年的管理费,还有每年四次的绿植修剪、碑面清洁——比如春天会给墓前的小花坛种二月兰,夏天换太阳花,秋天摆菊花,冬天插蜡梅。园区的小路都是青石板铺的,没有陡坡,推轮椅能直接到墓位;每隔50米就有个带遮阳棚的石凳,家属来的时候能坐下来慢慢整理祭品,不用站着累得慌。有位叔叔选了18万的中等墓,说“我妈腿不好,以前出门总爱找椅子坐,这儿的石凳跟家里楼下的一模一样,她肯定觉得亲切”。
最有意思的是,御泉的销售从来不会催着选贵的,反而总跟家属聊“他们俩的故事”。比如有对老夫妻以前是公交车司机,销售就推荐了靠近入口的位置,说“这儿离停车场近,像以前他们开着车接人送人,现在也能看着来来往往的人”;有位姑娘选了能看见老槐树的基础墓,说“我奶奶以前总在老槐树下给爷爷织毛衣,现在让他们靠着树,还能接着唠嗑”。所谓“性价比”,其实就是“能不能对上他们的脾气”——基础款的安静,中等款的风景,高端款的定制,哪一款能装下他们的日子,哪一款就值。
说到底,御泉的双人墓价位,从来不是“卖地”的价格,是“卖心意”的价格。8万的墓,装的是“想让他们安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