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鹤生态陵园开放吗

  • 2025-10-08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清晨的风里还裹着桂香的时候,山脚下的阿婆总会提着竹篮往坡上走——竹篮里是刚蒸好的桂花糕,糕香混着桂香,飘得满巷都是。那是云鹤生态陵园的方向。常有路过的人问“阿婆,陵园开门了吗”,阿婆就笑着点头:“开着呐,天天开着,我家老头子还等着吃糕呢。

其实关于“云鹤生态陵园开放吗”的问题,答案从来都是肯定的。这座坐落在城市边缘丘陵上的陵园,像山脚下的老邻居一样,全年敞着温热的门:每天早上8点,入口的朱红色铁门准时推开,值班的陈姐会把写着“今日开放”的木牌立在台阶旁,木牌上还刻着几枝松针——那是去年清明时,一个小朋友用捡来的松枝刻的;到下午5点,最后一批访客踩着夕阳的影子离开,陈姐会仔细锁好门,顺便把园区里的落叶扫成小堆,堆在松树下——她说“落叶化了肥,明年的松针更绿”。要是赶上清明、冬至这样的祭扫高峰,园区会提前半小时开门,入口处还会摆上临时的登记台,桌上放着消毒凝胶和一次性手套,怕来的人多了挤着。

但云鹤的“开放”,从来不是简单的“开门”。走进园区才懂,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“生态”的心意:没有刺眼的白色大理石墓碑,取而代之的是青灰色的石牌或原木碑身,每座碑都嵌在绿丛里——松竹梅遍植全园,老松的枝桠垂下来遮住碑顶,慈孝竹挤在路两边,风一吹就沙沙响,像有人在轻声说话;冬天梅花开时,满树淡粉裹着碑身,连风都染着甜香。常有年轻人举着相机感叹“不像陵园,倒像藏在山里的公园”,但阿婆们知道,这份“像公园”的温柔,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尊重——谁愿意想念的人住在冷冰冰的地方呢?

云鹤生态陵园开放吗-1

园区的服务更像“家里人”的照顾。入口的服务台永远摆着温热的姜茶,冬天是姜糖味,夏天换酸梅汤;要是忘了带鲜花,桌上总放着花农刚送的非洲菊,十元一束,钱丢在旁边的木盒子里,全凭自觉。有次我看见穿校服的小姑娘蹲在追思亭里哭,手里攥着满分试卷——那是她妈妈生前最想看的。工作人员没上前,只悄悄放了杯热可可在石凳上,蹲在梅树底下整理落叶。等小姑娘擦了眼泪,工作人员才轻声说:“想多待会儿就说,我帮你把亭里的灯多开半小时。”

其实大家问“开放吗”,说到底是问“能不能去看看想念的人”。云鹤生态陵园的门开着,不仅是物理上的开放,更是给想念留了个温柔的出口。想念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动作:摆一块桂花糕,擦一擦石牌上的灰尘,或者只是坐在旁边的石凳上,听风穿过竹林的声音。阿婆总说:“我不是去扫墓,是去跟老头子唠唠——告诉他孙子考上了重点中学,楼下的桂树今年开得更密,还有,我把糕里的蜂蜜加了两勺,他以前总嫌甜得不够。”

云鹤生态陵园开放吗-2

夕阳西下时,我见过最暖的画面:阿婆坐在老伴的墓碑旁,把桂花糕掰成小块放在石台上,自己咬一口,说:“你看,今年的糕软和,我蒸了二十分钟——你以前总说我蒸得太硬。”风把糕屑吹到三叶草上,远处追思亭里飘来竹笛版《送别》,是工作人员吹的。那一刻,陵园里没有悲伤,只有桂香裹着的想念,像旧毛衣一样暖。

要是你打算去,记得穿舒服的鞋子——青石板小路有些青苔,踩上去软软的;带小孩也不用担心,园区没有尖锐边角,路灯是竹编灯罩,光暖得像家里的台灯;第一次去可以找王师傅问路,他在这儿做了五年,能告诉你哪棵松是老周种的,哪丛竹是李阿姨栽的——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