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朋友阿敏家里在张罗老人的后事,翻来覆去问我:“你说龙居山陵园到底好不好啊?我问了好几个人,说法都不一样。”其实我去年陪姑姑去给姑父祭祀,刚好去过龙居山,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亲眼看到的、亲耳听到的——选墓地哪有什么标准答案?无非是看能不能让逝者“住”得舒服,让活着的人心里踏实。
先说说位置吧,龙居山在辉县凤凰山脚下,离新乡市区不算远。我上次开车过去,走新辉路大概40分钟,路上过了几个小镇,两边是成片的玉米地,风里飘着泥土香,倒不像去墓地,更像去郊外散心。要是赶时间,走京港澳高速转新乡西出口,半小时就能到——周末或者清明这样的日子,路上也不会太堵,毕竟谁也不想祭祀的时候还堵在半路上闹心。
进了陵园大门,第一感觉是“静”,但不是那种让人发慌的冷清。两边的松树长得直挺挺的,树冠像撑开的大伞,风一吹,树叶沙沙响,像姑父以前坐在阳台摇椅上翻报纸的声音。沿着小路往里面走,能闻到淡淡的桂花香——原来是路边种了一排金桂,树龄都不小了,枝桠伸得老长,秋天开花的时候,连路过的人都要停下闻闻。再往前,有一片玉兰林,春天的时候满树都是白花,像落了一场雪,我姑姑说,姑父生前最喜欢玉兰花,每次来这里,都觉得姑父在跟她“打招呼”。园子里还有条清浅的小溪,水流得很慢,旁边铺了鹅卵石小路,走在上面能听到溪水叮咚,像谁在轻轻敲着碗边。
说到细节,龙居山是真的用了心。我姑姑说,姑父的墓碑从来没积过灰——后来才知道,陵园的保洁师傅每天都会绕着园区走一圈,顺手把墓碑上的落叶、灰尘擦掉。有一次她发烧没过来,陵园的工作人员主动给她发了条消息,附带一张照片:墓碑前摆着一束白菊,碑身擦得锃亮。“他们说怕我担心,帮我代祭了。”姑姑说起这事,眼睛都红了。还有墓碑的款式,我跟着看了几个,有传统的青石碑刻着缠枝莲,也有现代的艺术碑能嵌照片、刻手写信,甚至还有人把逝者生前的爱好刻上去——比如有个喜欢钓鱼的老人,碑上刻了鱼竿和小鱼,旁边写着“愿你在那边还能钓到大鱼”,看得人心里暖暖的。祭祀区旁边有休息区,摆着木质长椅和饮水机,还有微波炉能热带来的食物,姑姑说每次来都能坐会儿,不用急着往回赶。
最让我放心的是,龙居山的手续特别齐全。阿敏之前担心“会不会是违规墓地”,我特意问了陵园的工作人员,人家拿出一本厚厚的资质证书:土地证、经营许可证、民政部门的批文,一样不缺。“我们这儿是正规经营性陵园,能永久使用。”工作人员说,“好多家属就是冲着这点来的——毕竟谁也不想以后再为墓地的事操心。”
那天从龙居山出来,姑姑摸着车窗外的风说:“你姑父以前总说,老了想找个有树有水的地方。现在好了,他每天能闻桂花香,看玉兰花,还有人帮着扫扫叶子,我也就放心了。”我望着车外的凤凰山,阳光穿过云层洒下来,连山上的石头都泛着暖光。
其实选墓地啊,哪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?无非是“安心”二字。龙居山好不好?看看那些在园子里慢走的家属,看看擦得锃亮的墓碑,看看路边开得正好的玉兰花,答案就藏在这些细节里——它不是完美的,但它懂人心,懂生者对逝者的牵挂,懂“好好告别”从来不是一句空话。如果此刻的你也在为选墓地纠结,不妨抽个下午去龙居山走一走,风会告诉你,树会告诉你,那些坐在休息区轻声说话的家属,也会告诉你:这里,是个能让心落地的地方。
SEO描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