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北邙山下,云鹤艺术陵园的石径上飘着淡淡的松针香,李阿姨蹲在老伴的墓碑前整理白菊——这是她第三十个清明来这里祭扫。上周邻居说“陵园要搬去更远的地方”,她特意拉住守园的老王问了三遍,得到的答复都是“没接到通知,安心吧”。最近不少郑州人都在问:云鹤艺术陵园真的会搬迁吗?什么时候会搬走?带着这些问题,我们走访了陵园工作人员、民政部门,也和常来祭扫的家属聊了聊,梳理出最真实的情况。
#传闻从哪来?那些被误读的“城市发展信号”
云鹤艺术陵园位于惠济区古荥镇,紧邻黄河游览区,这些年郑州向北发展的脚步很快,惠济区的楼盘、道路越建越多,不少人看到周边工地开工,就联想到“陵园可能要拆”。但其实,传闻的源头大多是“邻里闲聊”或“未经证实的朋友圈消息”——去年西边某个远郊陵园因道路扩建搬迁,有人就把“个别案例”当成了“普遍情况”,传着传着就变了味。
我们从郑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了解到:不是所有位于城市建成区的陵园都要搬迁。根据《郑州市殡葬管理条例》,经营性公墓的搬迁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:一是纳入“城市建设征收计划”,二是出具“民政部门的同意搬迁文件”。而云鹤艺术陵园目前未被纳入任何区级或市级的征收项目,也没有收到过搬迁的前期调研通知。工作人员笑着说:“要是真要搬,第一个知道的是我们,现在连个‘风声’都没有。”
#现状里的“不搬迁信号”:正常运营的陵园,藏着最实在的答案
上周三下午,我们在云鹤陵园的服务大厅遇到了来办理“生态葬升级”的张先生。他说:“我爸的墓在这里快二十年了,要是要搬,陵园不可能还在搞‘树葬区扩建’‘智能祭扫系统安装’吧?”确实,园区里的松柏刚修剪过,新铺的草坪绿油油的,服务中心的电子屏上还滚动着“2024年清明祭扫预约指南”——这些细节都在说明:陵园正在正常运营,甚至在升级服务。
守园的老王在这里工作了15年,他指着不远处的“孝文化长廊”说:“去年刚翻修的,花了几十万。要是要搬,谁会投这个钱?”旁边正在打扫的保洁阿姨也插了话:“我家就在隔壁村,要是有搬迁信儿,村干部早通知了,现在连个会都没开。”
更关键的是家属的反馈:随机问了10位祭扫的市民,9位都说“没听说要搬”,还有位阿姨掏出手机翻出聊天记录——那是她上周和陵园客服的对话,对方明确回复“目前无搬迁计划,请放心祭扫”。
#“什么时候搬走”?答案是“没有时间表”,但有清晰的“流程底限”
很多人追问“具体什么时候搬”,其实这个问题的前提就不成立——没有官方立项的搬迁,就没有“时间表”。但我们可以告诉大家:如果云鹤艺术陵园真的要搬,一定会走这些流程:
区政府会发布《征收预告》,明确搬迁范围和目的;民政部门会联合陵园方召开“家属座谈会”,征求安置意见(就近安置到其他公墓”或“生态葬补偿”);会在陵园门口、社区公告栏贴出《搬迁实施方案》,明确时间节点和补偿标准。这一系列流程至少要半年以上,绝对不会“突然通知”。
郑州市殡葬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特别提醒:“大家别信‘小道消息’,要是有变动,我们会通过‘郑州民政’官网、‘云鹤艺术陵园’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,也会给家属发短信通知。”
#最后想说:那些关于“家”的牵挂,从来都不是“搬迁传闻”能动摇的
离开云鹤陵园时,夕阳正好落在“鹤鸣湖”的水面上,波光里映着松柏的影子。李阿姨已经整理好了鲜花,站起身拍了拍膝盖:“老伴儿在这里住得踏实,我就踏实。”其实对很多郑州人来说,云鹤艺术陵园不是“一块墓地”,是每年清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