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风裹着松针的香气钻进衣领时,我正站在凤凰山公墓的入口处。排在前面的阿姨抱着一束裹着玻璃纸的白菊,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便签纸——上面歪歪扭扭写着"8点开门",她抬头问保安:"今天没改时间吧?我怕来早了进不去,上次清明来晚了堵了半小时。"这大概是每个要去凤凰山公墓的人最悬心的问题:到底几点能进门?
其实凤凰山公墓的常规开放时间很稳——周一到周日,都是早上8点到下午5点。负责门禁的张师傅在这儿干了五年,他说春天天儿亮得早,常有老人六点就蹲在门口等,"都是揣着热乎的饺子或者刚蒸的包子来的,说要给亲人'留口热的',我们看着心疼,会提前打开侧门让他们进去歇着,反正里面有石凳,晒晒太阳也不冷。"夏天的时候,下午5点的太阳还毒,偶尔会有年轻人下班赶过来,张师傅也不催,"等他们把花摆好,摸一摸墓碑上的名字,再慢腾腾走出来,我们才锁门。"
但到了几个关键的祭扫节点,时间就会"弹性"起来。比如清明、寒衣节,还有春节前的小年,公墓会提前到早上6点开门,闭园时间延长到晚上7点。去年清明我跟着朋友去,凌晨5点半就到了,入口处已经排了二十多个人,有个小伙子扛着个大纸箱,里面装着他爷爷生前爱喝的白酒,"我怕晚了堵在路上,昨天晚上就把车停在山下的超市门口,走上来的。"工作人员说,高峰时上午9点到11点的车流能排到山脚下的省道,"建议要么赶早6点来,要么下午3点以后,人少,能安安静静说说话。"
除了记准时间,还有些小细节能让祭扫更顺。比如公墓的停车场在入口右侧,虽然能停200多辆,但清明当天肯定不够,不如坐公交——3路车从火车站直达公墓门口,下车走五十米就到,还能避开堵车。入口处的便民服务点要多留意,能领免费的饮用水和祭扫指南,要是带了重东西(比如给老人买的棉服、小孩的玩具),可以借个小推车,不用自己扛着爬台阶。还有,现在公墓不让烧纸钱、放鞭炮,建议带鲜花或者绢花,上周我看到有个姑娘在墓碑前摆了一盆多肉,叶片肥嘟嘟的,她说:"我妈生前爱养多肉,说'不用浇水也能活',比烧纸强,能一直陪着她。"
风里的松针香气更浓了,我望着远处的墓碑——有的前摆着新鲜的水果,有的挂着褪色的红丝带,还有的放着一本翻旧的书。张师傅走过来擦了擦入口的玻璃,说:"昨天有个老太太,快7点才来,说孙子加班没法陪她,她自己坐公交来的,我们等她到7点半,她摸着墓碑说'你爸生前就爱等我,今天换我等你',说得我鼻子都酸了。"
其实关于开放时间的问题,说到底是怕"赶不上"——赶不上和亲人说一句"我想你",赶不上把刚煮好的饺子摆到他面前,赶不上看一眼他生前喜欢的花。但凤凰山公墓的师傅们都懂,所以他们会等,等最后一个人把想说的话说完,等最后一束花摆稳,等最后一缕风把思念吹到碑前。
风又吹过来,吹得入口处的便民服务牌晃了晃,上面写着:"开放时间:8:00-17:00(高峰时段调整请关注公告)"。可我忽然觉得,所谓的开放时间,不过是给怀念留的一个"通关密码"——只要心里记着,什么时候来,都是刚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