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的邙山刚褪掉冬的壳,沿黄快速路的柳树抽了嫩黄的芽,风裹着黄河的潮气往山上钻。沿着山道往上走,邙山墓园的红门就藏在侧柏林里——这样的日子,总有市民捧着菊花或拎着水果过来,除了祭扫,更多是停在咨询处的窗口问:“姑娘,2025年的墓价是不是刚调过?
作为郑州“资格最老”的公益性公墓之一,邙山墓园的“人气”早不是秘密。它坐落在邙山余脉的缓坡上,背倚黄河面朝南,从金水区开车沿北环转沿黄快速路,40分钟就能到。园区里没有冷冰冰的石墙,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侧柏和玉兰树,清明前后玉兰开得满树白,风一吹,花瓣飘落在墓碑上,倒像给亲人盖了层温柔的被子。不少老郑州说:“选这儿就是图离得近,逢年过节来看看不用跑太远;再就是环境活,不像别的墓园进了门就冷得慌。”
上周去咨询处,值班的王淑兰大姐正翻着新打印的价目表,见人来笑着推了推眼镜:“2025年3月的价刚定,你看——最基础的壁葬和树葬,壁葬8000到12000块,是嵌在墙上的格子;树葬10000到15000块,把骨灰埋在树下立个小金属牌。传统立碑墓分三个区:福泽区靠主路,祭扫方便,35000到80000块;静思区在里面挨着玉兰林,32000到75000块;孝亲区是去年新开辟的,靠近小池塘,38000起。定制艺术墓没上限,但选的人少,大多是想留特别纪念,比如做成书本或刻生前喜欢的画。”
“其实调价不是乱涨,”王姐补充,“去年园区翻修了主干道,铺了沥青加了20个监控和10盏太阳能路灯,还买了两辆免费祭扫摆渡车——以前老人爬不动山得家属扶,现在车直接开到墓区门口。另外民政部门要求保留10%公益性墓穴,就是低于10000块的壁葬,专门给低保户特困户留的,上个月刚给一位阿姨办了,只收8500块连工本费都没加。”
当天碰到的张阿姨裹着藏青色外套,攥着儿子的死亡证明看了半天:“我选静思区32000的,挨着玉兰树——我儿子生前爱啃玉兰花瓣说像棉花糖,以后清明来带块棉花糖,闻着花香说话。”旁边穿运动服的小伙子挠着头说:“我选树葬12000块,能看见黄河——我爸生前爱钓鱼,每次钓着鱼都给我打电话说喝鱼汤,这儿能看见河他肯定喜欢,我刚工作没多少钱,这个价能承担。”
其实对很多郑州人来说,选邙山墓园从来不是“比价格”,是“安心”。它没有豪华排场却有老郑州的热乎气:门口小卖部卖一元一支的菊花,王姐能叫出一半常客名字,保洁阿姨擦得墓碑发亮,咨询处热水免费——价格都贴在墙上明明白白,不用托关系不用怕被坑。
离开的时候风里飘来玉兰香,落在肩膀上。园区广播放着《回家》的轻音乐,不是哀乐却更安心。路过树葬区,小松树下立着木牌写“爸,明天带钓竿来”。三月的邙山没有悲伤,只有安静——就像王姐说的:“这儿不是终点,是给亲人留的另一个温暖的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