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郑州,提到邙山,老辈人总会说“生在苏杭,死葬北邙”。这座横亘在黄河南岸的土岭,承载了太多郑州人的记忆——小时候跟着大人爬邙山摘酸枣,清明去山上给祖辈烧纸,甚至连学校组织的春游都要去邙山脚下的黄河边野餐。而郑州市民公墓邙山墓园,就藏在这份热热闹闹的记忆里,像一个安静的老邻居,等着每一个想要“归根”的人。
邙山墓园的位置其实不用费脑子找。从市区出发,沿着江山路一直往北开,过了黄河公路大桥,再顺着邙岭的缓坡往上走,没多远就能看见那道朱红色的门——门柱上刻着“郑州市民公墓邙山墓园”,字是鎏金的,在太阳底下闪着温温的光。门两边的侧柏长得比人还高,枝叶织成的绿伞挡住了夏天的热,冬天的风也被滤得软乎乎的。墓园的具体地址是惠济区邙山南路12号,紧挨着黄河游览区,站在墓园的高处,能看见黄河的水浪拍着岸边的芦苇,能听见远处传来的汽笛声,连空气里都飘着黄河水的咸味儿和侧柏的清苦,像极了小时候跟着爷爷去邙山的味道。
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邙山墓园说得很实在。墓位的价格主要看三个事儿:位置、材质、面积。比如靠里面能看黄河的墓位,价格会高一点,大概5-8万;靠门口的或者在树林里的,价格就低一些,3-5万;要是选树葬、花坛葬这种生态葬,那就更便宜了,1-3万就能搞定。我问过墓园的工作人员,为什么价格差这么多?他们说:“就跟买房子一样,采光好、视野好的位置肯定贵点,用汉白玉的墓碑比用普通石材的贵点,面积大的比面积小的贵点,都是实实在在的成本。”其实想想也对,谁不想给亲人选个舒服点的地方呢?
再说服务,邙山墓园的细节做得很暖。要是你想来看墓,提前打官网电话0371-6378xxxx预约,就能坐免费的接送车,司机师傅会在约定的地点等你,路上还会跟你聊两句邙山的典故;要是你不会用电脑,没关系,官网有在线客服,或者直接去墓园的服务大厅,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帮你查墓位、算价格、讲政策。我见过一位阿姨,拿着老伴儿的照片来选墓位,工作人员陪着她走了整整一下午,从东边的树林走到西边的草坪,最后阿姨选了个能看黄河的位置,说:“他生前最爱看黄河,现在能天天看了。”工作人员还帮她把照片贴在墓碑上,帮她摆了一束菊花,说:“阿姨,以后有事儿随时找我们,我们24小时值班。”
很多郑州人选择邙山墓园,不是因为它有多豪华,而是因为它有“根”的味道。就像住在金水区的王叔叔说的:“我爷爷埋在这里,我爸爸埋在这里,等我老了,也想埋在这里。不是迷信,就是觉得邙山的土里有我们家的味儿,有黄河的味儿,有小时候的味儿。把亲人放在这里,就像还在一个院子里,抬头就能看见,喊一声就能听见。”是啊,对于郑州人来说,邙山不是一座土岭,是血脉里的牵挂;邙山墓园不是一个墓地,是牵挂的归处。风从黄河来,吹过邙岭的侧柏,吹过墓园的青石板路,吹过每一个墓前的菊花。没有悲伤,只有思念;没有离别,只有陪伴。郑州市民公墓邙山墓园,就是这样一个地方——用最朴实的方式,守护着郑州人的根,守护着每一份来不及说出口的牵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