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在中原西路沿线的郑州人,清晨总伴着巷口胡辣汤的热气出门,傍晚踩着法桐漏下的碎金回家。可当清明或者忌日来临,盯着手机地图上那条往北的路线,总会忍不住轻声嘀咕:“去邙山墓园,到底要走多远啊?
这个问题藏着多少人的心事呢?邙山墓园坐落在惠济区邙山脚下,北依黄河故道的沙土地,南邻连霍高速的车流,算是郑州西边离市区较近的一处墓园。老郑州人提起它,总说“那地方静,树密”——可不是嘛,墓园里的侧柏种了二三十年,枝桠缠在一起像绿帐篷,连风穿过去都带着松针的清苦,把外界的喧嚣都挡在了外面。可它和中原西路的距离,却像一根细细的线,牵着沿线居民的思念。

要说具体公里数,得看你从中原西路哪一段出发。若是从西四环与中原西路的交叉口算起,沿中原西路向东到江山路,再往北直行,全程约18公里。自驾的话,早高峰不堵时40分钟能到,晚高峰就得再多10分钟——毕竟江山路的货车多,得跟着车流慢慢挪。要是从中原西路市中心段,比如桐柏路交叉口,距离就稍远些,约22公里。这时候走连霍高速更聪明:从西三环上高速,往北到惠济站下,再转江山路,全程能省10分钟,5块钱高速费换个踏实,值。
不想开车也没关系,公共交通也能到。地铁1号线坐到西流湖站,从B口出来过个马路,就是723路公交的站点。这趟车像个慢悠悠的老黄牛,绕着乡村公路走,会经过种满玉米的田地,会路过养着鸡鸭的农家院,大概40分钟后,就停在邙山墓园正门口。虽然全程要1个半小时,可看着窗外的景色从高楼变成绿树,倒像是给思念做了个“热身”——等你捧着菊花走进墓园时,心已经静下来了。

其实啊,对于去祭扫的人来说,公里数从来不是最要紧的。要紧的是,你不用因为堵车而攥着菊花急得掉眼泪;要紧的是,你能多留半小时,蹲在墓碑前给故人擦一擦照片上的灰尘,说一句“我来了,你最近还好吗?”邙山墓园的管理员说,每到清明,中原西路来的人最多:有一家三口开着车,后备箱装着水果和纸扎;有白发老人拎着布包,里面是刚蒸的包子——那是故人从前爱吃的。他们沿着柏油路往里走,身影融进侧柏的阴影里,可手里的东西还冒着热气,像带着中原西路的温度。
昨天清晨在墓园门口碰到个阿姨,提着一兜还热乎的水煎包,说是从中原西路老巷口买的。“我家老头生前就好这口,总说‘等我走了,别买那些贵的,就带份刚出锅的水煎包’。”她一步步往里面走,蓝布衫的衣角被风掀起,水煎包的香气混着松针味飘过来。风是从黄河边吹过来的,带着点沙土地的腥甜,我忽然懂了:那些公里数哪里是距离啊?那是中原西路的烟火,沿着江山路往北飘,飘到邙山脚下的墓园里,变成松针上的晨露,变成墓碑前的鲜花,变成从来没断过的——想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