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是中牟本地人,知不知道咱县有墓地吗?我爸最近总念叨,说等老了不想去郑州的大公墓,想留在中牟,离老家的田埂近点。”这倒让我想起,其实不少中牟人都有类似的困惑——作为郑州的“东大门”,我们县到底有没有能满足本地需求的合法公墓?价格又是不是在普通人的承受范围内?
答案当然是有的。中牟虽然没有主城区那些动辄几十公顷的大型公墓,但经民政部门批准的合法经营性公墓也有几家,其中最被本地人熟知的,是位于官渡镇的归园公墓。从县城出发,沿着官渡古战场的指示牌开15分钟,穿过一片齐腰高的玉米地,就能看见归园的入口——两排国槐夹着柏油路,尽头的石牌坊上刻着“归园”二字,没有多余的装饰,倒像老家村口的老槐树,让人觉得亲切。公墓里的布局很接地气,每排墓穴之间留了宽宽的通道,种着栾树和冬青,夏天能遮阴,冬天也有绿意。我去的时候,正好遇到一位大姐在给父亲的墓穴擦石碑,她一边擦一边说:“这里比郑州的公墓安静,我爸生前就讨厌吵,现在能守着玉米地,肯定踏实。”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归园的李经理跟我算了笔账。目前公墓的价格分三个主要档次:最基础的经济型双穴墓,面积0.8到1平米,用本地花岗岩材质,位置在公墓外围,价格大概3.5万到4.5万;中档的在中心景观区,比如挨着人工湖或银杏林,材质是进口大理石,面积1.2平米左右,价格6万到8万;高端点的是靠山的独栋墓区,周围种着松柏,私密性好,价格得10万往上。“其实80%的家庭选的是中档,”李经理笑着说,“毕竟环境说得过去,价格也没那么压人。”我还问了附加服务,比如骨灰寄存免费一年,祭扫时有免费茶水和工具,逢年过节工作人员会帮着清理墓穴,这些细节倒让人心暖。
不过选墓地可不能光看价格。我陪小琳选的时候,就遇到一位姓王的阿姨,她蹲在一个墓穴前摸石碑,对工作人员说:“这个位置好,早上能晒到太阳,我家老头生前每天早上去公园坐半小时,就爱晒太阳。”这让我明白,选墓地最关键的是“合老人的心意”——得看他生前的喜好:喜欢热闹的,选离通道近的;喜欢安静的,选角落的;在意风水的,选背靠土坡、前有水流的。还有个底线,必须选合法公墓,像归园有《公墓经营许可证》的,不然买了“小产权墓”,以后麻烦不断。小琳最后选了银杏林旁的中档墓,她说:“我爸以前在老家种过银杏,说等老了要守着银杏林,这个位置正合他意。”
离开归园时,夕阳把国槐的影子拉得老长,风里飘着玉米的清香。其实对中牟人来说,墓地从来不是“终点”,而是“思念的根”——留在熟悉的土地上,守着老家的田埂、小时候爬过的树,就是最安心的归宿。而中牟的这些公墓,刚好给了我们这样的选择:价格合理,环境亲切,让“入土为安”不再是遥远的期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