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封公墓有几个?有公益墓地吗?

  • 2025-10-18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清明的风裹着嵩山的松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在登封老城区的“福来顺”纸扎铺前等老板捆金元宝。穿蓝布衫的老板用稻草绳扎着纸马,抬头说:“今年去公墓的人多,都说要找个能‘接住思念’的地方。”是啊,这座被嵩山抱在怀里的小城,连风都带着些山的沉稳——可登封到底有几个能安置思念的公墓?有没有不用花大钱的公益墓地?答案就藏在每一条通向山的小路里。

沿着少林大道往北走,过了三皇寨的石牌坊,再转个弯,少林公墓的入口就藏在侧柏丛里。守墓的老张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口,身边放着个装茶水的玻璃罐:“这儿的墓位都依着山坡建,每一排都能看见少室山的峰尖。前儿个有个老教师来选墓,说他教了四十年语文,最爱的就是‘嵩山戴雪’的意境,死后能靠着山听松涛,比什么都强。”往城区方向回五公里,登封市公墓的大门敞亮得很,门口两排玉兰花刚谢,新抽的嫩叶像举着小扇子。管理员李姐擦着接待室的桌子说:“这儿去年刚翻修,加了草坪葬区——上星期有个姑娘给妈妈选了块草坪墓,说妈妈生前最爱养多肉,以后在墓上种满多肉,‘就像妈妈还在阳台养花一样’。”再往南走二十里,箕山脚下的箕山陵园更“野”:墓道旁的酸枣树都没砍,草长得齐脚踝,管理员说:“好多老农民就爱这股子‘土劲儿’,说死后能挨着箕山的老树根,跟在老家的地里睡觉一样踏实。”

至于大家最挂心的公益墓地,登封早把“兜底”的事做到了前头。去年跟市民政局的王哥聊天,他说全市12个乡镇都建了农村公益性公墓——比如唐庄乡的“福泽园”,就在乡卫生院旁边的空地上,“墓位是青砖砌的,墓碑用的是最便宜的花岗岩,刻字都是村里的石匠义务做的,村民来选墓,只收300块成本费,连安葬费都免。”城区里也有公益墓区:就在市殡仪馆西侧,去年刚辟出一片“普惠区”,面向城市低收入家庭、特困人员和重点优抚对象,“墓位费才800块,比商业公墓低了快三倍。虽然位置挨着殡仪馆,但修了两排梧桐树,夏天能遮阴,冬天能挡风,好多低保户都说‘这才是给咱穷人留的体面’。”要申请公益墓地也不麻烦,带着身份证、户籍本和低保证明,去乡镇民政所或者市民政局填张表就行——“说到底,就是不让任何人因为钱,送不走亲人。”

登封公墓有几个?有公益墓地吗?-1

其实我跟不少来选墓的人聊过,他们最在意的从来不是“墓有多贵”或者“位置有多好”。有个穿旧夹克的大叔选了公益墓,说他老伴儿是环卫工人,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:“别花冤枉钱,能让你常来看看我就行。”有个戴眼镜的姑娘选了少林公墓,说她爸爸生前每周都去少林寺打太极,“我选这儿,就是想让爸爸还能接着听寺里的钟声。”还有个卖早点的阿姨选了登封市公墓,说这儿离她的包子铺就三公里,“每天早上出摊前,我能绕过来给妈妈烧杯茶,就像她还在灶边帮我揉面一样。”原来选公墓从来不是选一块冰冷的地,是选一个“能让思念落地”的地方——它可以是松柏深处的禅意墓,可以是草坪上的多肉墓,也可以是青砖白碑的公益墓,只要能让活着的人想起亲人时,有个地方能坐下来,说句“我来了”,就够了。

清明的雨丝飘下来时,我站在少林公墓的山坡上。风里有柏香,有远处寺庙的钟声,还有不远处公益墓区传来的小声抽泣——那哭声不响,却像浸了水的棉花,轻轻压在心里。忽然明白,登封的每一座公墓,都是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