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分到,清明的风就顺着黄河岸吹进郑州城了。街头的垂柳刚抽新芽,巷子里的早餐铺飘着胡辣汤香,可不少人心里的牵挂比早餐的热气还急——邙山陵园现在能去扫墓吗?楼下的李阿姨昨天攥着晒干的艾草找我打听:“小夏,我想给老头子带点他爱吃的枣糕,可别白跑一趟啊?
咱们郑州人都知道,邙山陵园坐落在邙山脚下、黄河边,几十年了,一直是咱郑州人安放思念的地方。上周我特意陪朋友去了一趟,想给大家探探路——能去!而且是顺顺畅畅地进。陵园的大门早早就开着,门口的工作人员穿着制服,看见有人来,远远就笑着招呼:“慢点儿, parking lot 在左边。”
进了园才发现,里面的变化挺暖的。以前总担心扫墓要带一堆东西,现在门口的便民服务点啥都有:免费的擦拭布、小水桶,还有成束的菊花——10块钱一把,花瓣上还带着晨露。我朋友本来想烧纸,工作人员过来轻声说:“姐,春天风大,咱用鲜花代替吧,那边还有留言卡,能写想对亲人说的话。”说着递过来一张淡蓝色的卡片,上面印着“思念如风,常伴左右”。
扫墓的细节也得提醒咱两句。陵园里的小路大多是青石板铺的,有些地方有点滑,要是带老人去,可得扶紧——上周有个叔叔背着孙子上台阶,工作人员赶紧过去扶了一把:“叔,我帮您拎着花篮吧,这儿台阶陡。”还有啊,别带太大的祭品,一来不好拿,二来陵园里提倡“轻祭扫”,一盘枣糕、一杯清茶,比一堆纸钱更贴心。
要是你在外地赶不回来,或者家里老人不方便出门,也不用急。陵园的公众号有“云祭扫”功能,点进去就能在线献花、写留言。我同事小王上周试了,他在深圳上班,对着手机屏幕写:“爸,我加薪了,等中秋回去陪妈吃您最爱的红烧肉。”他妈看了之后,抹着眼泪说:“就像你爸在跟前听着一样。”
最后再跟大家唠两句:最近去的话,尽量避开周末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的高峰,不然门口的车得排一小会儿队。要是有啥不清楚的,直接打陵园的咨询电话:0371-63730111,工作人员比咱小区的物业还热心,问啥都能说清楚。
其实啊,扫墓从来不是走形式。是蹲在碑前,把擦得发亮的照片摸一遍;是把带来的菊花轻轻放在碑角;是对着风说一句:“我挺好的,你放心。”邙山陵园的门开着,风里飘着黄河的味道,等着咱带着牵挂来,带着安心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