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郑州,提到邙山,很多人会想起黄河边卷着草木香的风,想起那座爬上去能望到整个城市轮廓的土坡。而邙山陵园,作为扎根在这里几十年的老牌经营性陵园,最近两年因为“改造关闭”的消息,成了不少市民心里的“牵挂”——2025年,它能重新打开大门吗?
邙山陵园的“暂别”早有原因。2023年,郑州市民政局发布通知,由于园区部分设施老化(比如上世纪90年代建的悼念厅墙面脱落、道路狭窄易堵),加上不符合最新的“生态殡葬”规划要求,所以启动了全面升级改造。从那以后,陵园就暂停了对外的安葬、祭扫服务,只保留了内部的工程通道。直到2024年下半年,路过的市民才发现,园区里的塔吊少了,取而代之的是新种的雪松和翻修一新的大门——改造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。
关于2025年的开放时间,其实官方已经给出了“信号”。2024年10月,邙山陵园管理方在公众号上发布《改造进展通报》,明确提到“主体工程已完成90%,剩余智能化系统调试、景观绿化等工作预计2025年5月底前完成”。而在2024年12月的“郑州市民生热线访谈”中,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的负责人更直接回应:“我们会督促施工方加快进度,争取2025年第三季度让邙山陵园恢复对外服务。”也就是说,如果没有意外情况,2025年下半年,市民应该能重新走进园区。

不过,重新开放的邙山陵园,可能会让老用户“认不出来”。这次改造不是简单的“翻新”,而是彻底的“转型”——原来的水泥墓碑区会缩减,换成“银杏林葬”“花海葬”这样的生态葬区;悼念厅里装了智能屏幕,可以播放逝者的生平视频;甚至还建了一个“生命纪念馆”,用来展示市民捐赠的“生命故事”(比如老人的手写日记、孩子的画)。用管理方的话说:“我们想把陵园变成‘生命的后花园’,不是让人难过的地方,而是能回忆温暖的地方。”
对很多郑州人来说,邙山陵园里埋着爷爷奶奶的骨灰,藏着小时候跟着爸妈扫墓的回忆,甚至还有自己写在墓碑背面的“悄悄话”。它的回归,不只是一个陵园的开放,更是一种“情感连接”的恢复。如果想知道最新的开放时间,其实不用天天跑现场——关注郑州市民政局官网或者邙山陵园的公众号,有进展会第一时间通知。毕竟,所有人都在等它,等那扇门打开,等风里再次飘起松针的味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