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始祖山裹着淡雾,山脚下的始祖山塔陵园静立在轩辕故里的文脉里——作为新郑人心里“接天地、连祖根”的安魂处,这里的每一种葬式都藏着对生命最后的温柔注解。2025年春末,我踩着新绿的柏油路走进园区,想替那些心里装着牵挂的人,问问这里的“归处”模样。
始祖山塔陵园的“福泽塔”是园区的标志性建筑,九层飞檐裹着朱红漆,每层窗户雕着梅兰竹菊,风一吹,檐角铜铃叮当响成串。塔内葬位分“福位”和“禄位”:福位在三到六层,是嵌入式汉白玉龛位,云纹刻边,刚好放下骨灰盒与三寸照片;禄位在七到九层,龛位宽出10厘米,能摆下小型供桌——供桌上可放逝者爱吃的点心,或一束新鲜百合。工作人员王姐是土生土长的新郑人,说话带着暖融融的河南口音:“俺们这塔葬,老人们图个‘离天近’,觉着能跟着黄帝归祖,而且不用锄草浇水,子女年纪大了也省事儿。去年有个张婶,儿子在深圳,她自己来选了四层福位,说‘等我走了,儿子每年来烧柱香,不用蹲在地上拔草’。”
沿着塔后石板路往山上走,转过弯就是“青林园”树葬区。两排银杏树刚抽新芽,像举着无数小扇子,树底下的土里埋着可降解骨灰坛,土面立着浅灰色花岗岩碑——碑身只到膝盖高,刻着逝者名字与简短念想,爸,您种的银杏长大了”。旁边二月兰冒出紫芽,王姐蹲下来摸了摸土:“这树葬,三五年坛就化了,骨灰跟着树根扎进土里,等于逝者跟着树活了。”再往上是“芳草地”花坛葬区,圆形可降解坛埋在月季花坛里,土面没碑,只在花坛边立块小牌子写着逝者名字。“去年有个小伙子,给他妈选了花坛葬,说他妈生前最爱养月季,‘现在妈躺在花里,每年春天都能闻着香’。”王姐指着开得正艳的月季,语气软下来。
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王姐掰着手指头算得清楚:福泽塔福位3万到5万——三层、六层光线好,要5万;四层、五层位置中等,3万5到4万。禄位贵些,七层6万、九层8万。树葬2万到3万——银杏树下的位,因为银杏是“活化石”,要3万;松树下的位2万5。花坛葬最便宜,1万5到2万5——花坛中间的位2万5,边上的1万5。“还有定制服务,比如刻书法碑加1万,种腊梅加5000,都是明码标价,没有额外费用。每年管理费就200块,包括保安、清洁、浇花。”她补充道。
离开时夕阳正浓,福泽塔的影子铺在柏油路上,风里飘着松针与月季的香气。其实在始祖山脚下,葬式从不是冰冷的选项,价格也不是生硬的数字——每一个葬位背后,都是活着的人想给逝者找个“安心的家”:塔葬是祖根的牵挂,树葬是自然的归依,花坛葬是花香的怀念。就像王姐说的:“俺们做的不是生意,是帮人把思念安个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