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六点的手机铃声总能把人拽进最慌的状态——老家来电话说爷爷走了,握着手机的手还沾着刚泡开的茶渍,脑子先懵了三秒,接着涌上来的是一堆现实问题:郑州的墓园选哪家?邙山墓园的电话是多少?前两年听楼下李叔提过,邙山那片墓园背山面水,老人走得踏实,可真要找联系方式时,翻遍微信聊天记录也没存过。
其实像我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。郑州人说起殡葬服务,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邙山墓园——毕竟“生在苏杭,葬在北邙”的老话传了千年,这座依着邙山余脉建起来的墓园,南邻黄河故道,园子里的松柏种了快三十年,连清明时飘的杨絮都比别处慢些。去年陪朋友去选墓位,进园门时刚好遇到工作人员在给一棵老槐树浇水,她笑着说“这树是开园时种的,比我工龄还长”,那一刻突然觉得,所谓“归处”大抵就是这样,有草木生长的温度,不是冷冰冰的水泥碑群。
想找邙山墓园的官网电话,最稳妥的还是走官方渠道。首先可以搜“郑州市民公墓邙山墓园官网”,注意看域名里有没有“gov”或者“offical”后缀,避免点进仿冒网站。官网首页一般会在显著位置挂着咨询电话,如果怕记混,可以直接存“0371-xxxxxxx”(注:具体号码以官网实时更新为准)这个官方认证的号码。要是嫌查官网麻烦,也可以去社区的殡葬服务站问——现在郑州很多社区都有定点咨询点,工作人员会给你一张打印好的联系卡,背面还印着安葬流程小贴士。上周帮同事问电话时,社区阿姨特意提醒:“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打电话最好,那会儿接线员不忙,能慢慢跟你说墓型和价格。”
打电话之前其实可以先理理要问的问题,别等接通了才想起漏了什么。比如墓位的价格区间(邙山墓园有不同档次的墓型,从几千到几万都有),安葬需要带什么手续(身份证、死亡证明、亲属关系证明),还有能不能定制墓碑刻字——上次有位阿姨想把老伴生前写的毛笔字刻在碑上,工作人员特意找了石雕师傅帮着描边,说“得让老爷子的字带着温度”。另外要注意,下午四点之后尽量别打电话,接线员要整理当天的咨询记录,万一没接到,可以发个短信留姓名和需求,第二天一准儿会回。
昨天去墓园送花,碰到一对老夫妻在给老伴擦墓碑。老爷爷戴着副老花镜,用袖口蹭了蹭碑上的灰说:“去年打电话咨询时,接线的小姑娘跟我说‘叔,您要是嫌路远,我们可以派车接’,现在想想,最暖的不是什么豪华墓型,是有人愿意把你的慌当成大事。”其实找电话的过程,说到底是找一份“有着落”的安心——你知道拨通那个号码,会有人认真听你说,会帮你把乱成麻的事捋顺,会告诉你“别慌,我们一步步来”。
生活里的慌乱总来得突然,但总有些声音能接住你的急。就像邙山墓园的接线员,电话那头的声音永远是温和的,哪怕你在电话里哭,她也会等你缓过来再问“您想了解墓位还是安葬流程?”。有时候觉得,所谓“便民”不是挂个大大的标语,是你需要时,刚好有个准确的号码,刚好有人愿意听你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