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福寿园怎么样

  • 2025-10-22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郑州西南的风里,总飘着些桂香的余韵。沿着郑密路往侯寨方向走,梧桐叶在车顶铺成碎金的路,等朱红色门楣上“河南福寿园”的行书字跳进视野,连空气都慢下来——我第一次陪朋友来这儿时,原以为会被压抑裹住,可推开门的瞬间,风卷着腊梅的花苞香撞过来,路两边的银杏叶正黄得透亮,像谁把秋天的阳光揉碎了撒在枝头上。

绕过一道叠着青瓦的假山,眼前忽然铺开一片碧湖。湖边的白鹅摇着尾巴蹭过来,朋友蹲下来摸它的脖子,说“我妈以前在老家也养过这样的鹅,总偷喝我碗里的粥”。湖对岸的墓碑藏在绿树间,没有想象中冰冷的石材堆砌,有的刻着淡青色的兰花,花瓣上还留着晨露的痕迹;有的是块老榆木牌,上面写着“父亲的菜园子”,旁边摆着半筐陶土做的小南瓜——后来才知道,那是老人生前最爱的菜园,女儿每年都要做几个陶南瓜摆这儿,说“爸,今年的南瓜又熟了”。沿湖走的时候,撞见个穿藏青色制服的姑娘,正蹲在一块墓碑前擦灰,手边搁着块洗得发白的软布。她抬头笑时,睫毛上沾着点阳光:“这是李叔的碑,他女儿在深圳,每周我都来帮着擦一擦——上次她视频里说,爸生前最嫌碑上有灰。”朋友轻轻扯了扯我的袖子,小声说:“我妈走的时候,就是这姑娘帮着整理的遗物。她把我妈压在箱底的红毛衣叠得方方正正,放在骨灰盒旁边,还说‘阿姨生前总穿这件跳广场舞,带着它,应该能找到熟悉的温度’。”

风里忽然飘来豫剧的调子。循声走过去,看见湖边亭子里立着块刻着唱词的木牌:“刘大哥讲话理太偏”——原来是纪念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小亭。亭角挂着串铜铃,风一吹就响得清凌凌的,像谁在轻轻哼着老戏。朋友停下脚步,摸了摸亭柱上的刻痕:“我妈以前总在家唱这段,说常香玉的嗓子里藏着河南人的魂。”旁边的小径上,几个工作人员正帮着家属摆花束,有人把康乃馨的花瓣理了理,让花头朝着墓碑的方向;有人蹲下来,把家属带来的水果摆成老人生前喜欢的样子——不是程式化的“摆”,是像给家里老人摆果盘那样,苹果要挑红的那头对着碑,橘子要剥掉两片皮露出橘络,像在说“妈,您吃,还是您喜欢的样子”。

走到园区深处的姓氏墙时,夕阳刚好把青石板染成琥珀色。朋友摸着“王”字的刻痕,指尖蹭过石缝里的青苔:“我妈以前总说,咱王家的根在河南,连族谱上的字都带着黄河的沙粒儿。”墙对面的名人纪念园里,豫剧演员的碑前摆着粉丝送的戏装小摆件,作家的碑上压着刚写的信,连画家的碑边都放着半支没拧完的颜料管——这些“特殊的邻居”,把河南的文化基因揉进了园子里的每一寸土。清明的时候,这儿会办一场“追思会”:有人抱着老人的收音机放豫剧选段,有人读老人生前写的菜谱,有人把孩子画的“奶奶的菜园”贴在碑上——没有号啕大哭,只有碎碎的念:“妈,今年的茄子比去年结得多”“爸,您教我的书法,我现在能写对联了”。风把这些声音裹起来,落在银杏叶上,落在桂花香里,落在每一块刻着名字的石头上。

河南福寿园怎么样-1

离开的时候,朋友站在门口回头望。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,刚好覆盖在那排腊梅树上。她忽然笑了:“上星期我来,看见那只白鹅还在湖边,它居然认识我,跟着我走了半条路。”风里又飘来桂香,我忽然懂了——河南福寿园从不是“终点”,它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