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帝陵陵园怎么样

  • 2025-10-23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深秋的风裹着桂香钻进衣领时,我正站在轩辕桥的石阶上。桥下印池的水静得像块揉皱的绿绸,把天上的云撕成细碎的棉絮,飘在水面上。卖花担子的阿姨举着把野菊走过来,竹篮里的菊瓣还沾着晨露,她说“姑娘买两支吧,献在陵前,心到了”,我挑了两支鹅黄的,花瓣软得像刚醒的春芽。

过了桥就是碑亭,青瓦上落着几瓣银杏,碑身的裂痕里嵌着松针。导游说这碑是清乾隆年间立的,我凑过去摸,碑文字迹有些模糊,却能感觉到刻字时的力道——笔锋转折处的石纹还留着石匠的温度。再往里走,那棵“黄帝手植柏”撞进眼里,树干要七八个人才能抱过来,树皮像老人手背的褶子,裂痕里塞着游客塞的小纸条,导游说“这树有五千岁了,比文字还老”。我伸手贴在树干上,树身暖得像晒了整晌午的棉被,风穿过枝叶,沙沙响得像有人在轻声说“来了”。旁边有个穿藏青布衫的老爷爷,闭着眼睛把脸贴在树上,嘴里念叨着“老祖宗,我带孙子来了”,声音轻得像落在柏叶上的阳光。

祭祀广场的香案上摆着刚献的水果,苹果红得像小灯笼,橘子皮上还留着指甲印——应该是哪个小朋友踮着脚放上去的。编钟的声音从轩辕殿里飘出来,清凌凌的,撞在殿外的铜铃上,叮铃叮铃晃着。我站在殿门口往里看,殿顶的藻井刻着满天星斗,阳光从穹顶的天窗漏下来,落在黄帝像的衣摆上,像撒了层碎金。有位穿藏蓝外套的阿姨,把手里的菊花轻轻放在供桌上,花瓣飘下来,刚好落在黄帝像的鞋尖前,她用手帕擦了擦眼角,说“我爸生前总说要来看老祖宗,今天我替他来了”。

走的时候路过门口的小摊子,卖陶铃的老奶奶拽着我的手塞了个陶铃,陶土的纹路里还留着她手掌的温度。“这铃是我孙子捏的,烧的时候掺了松针灰,声音能飘到天上”,她晃了晃自己手里的铃,叮的一声,穿过风钻进耳朵里。我把铃揣进兜里,回头看轩辕殿的檐角,铜铃在阳光下闪着光,风里飘来松针的苦香。

黄帝陵陵园怎么样-1

其实那天没拍多少照片,因为眼睛里装的全是细节:碑缝里的松针,古柏身上的纸条,献花阿姨的晨露,老奶奶的陶铃。走在山路上的时候,兜里的铃突然响了,声音清得像穿过千年的风,我站下来,风裹着松针的味道扑过来,突然就懂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来这里——不是看什么有名的景,是找个地方,和心里的根打个照面。就像卖花阿姨说的“心到了”,不是给别人看,是给自己的:站在黄帝手植柏下,摸着那千年的纹路,你会听见心里有个声音说“哦,原来我是从这里来的”。

黄帝陵陵园怎么样-2

出景区的时候,门口的石狮子嘴里叼着个银杏果,我蹲下来捡,旁边的老大爷笑着说“那是狮子偷藏的,每年秋末都有”。风里又飘来桂香,这次混着松针的苦和野菊的甜,我把银杏果放进兜里,和陶铃放在一起——一个是今年的秋,一个是千年的风,都藏在黄帝陵的细节里,等着每个来的人,慢慢翻捡。

文章结尾处,我摸着兜里的陶铃,晃了一下,声音清得像穿过轩辕桥的云影。突然明白,黄帝陵不是“景点”,是个“能摸到根的地方”:它在碑缝的松针里,在古柏的褶子里,在祭祀的水果旁,在老奶奶的陶铃里——它不是冷的石头和树,是活着的、暖的,是每个来的人,把心里的牵挂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