阴历七月半的风里,总飘着些若有若无的桂香,混着烧纸的烟火气——这是老人们口中的“鬼节”,也是现代人用来安放思念的日子。最近常有人问,城西山脚下的青龙岗公墓,阴历七月十五开不开园?对于要去看父母、看爱人的人来说,这一天的“门开着”,比什么都重要。
青龙岗的位置很好找,顺着柏油路往上走,两旁的松树长得密,风一吹就沙沙响,像有人在轻声说话。这些年它成了本地人的“念想坐标”:清明时穿西装的年轻人抱着白菊往上走,冬至时拄拐杖的老人拎着布包慢慢挪,连平时的周末,也有穿校服的孩子捧着漫画书坐在墓碑前——他们说,要给去世的姐姐讲最新的剧情。平时青龙岗早八点开门晚五点关门,但到了中元节,大家总怕“闭门谢客”。
其实不用太担心。根据青龙岗管理处的通知,阴历七月十五当天正常开园,而且特意把时间拉长了:早上七点就开闸,晚上六点才闭园,比平时多留了两个小时给晚来的人。入口的小亭子还设了临时咨询点,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举着牌子,帮找不到墓碑的人查编号,给拎重物的老人扶一把。昨天遇到住在山脚下的王阿姨,她正蹲在菜市场挑橘子——那是她先生生前最爱的砂糖橘,“去年七月半我去的时候,保安帮我扶着梯子,让我把橘子放在碑顶,”她笑着捏了捏橘子皮,“今年要多买两斤,再带瓶他爱喝的茉莉花茶。”

园区里的景象总藏着最暖的细节:穿运动服的小伙子抱着冰镇可乐,说爸爸生前总偷喝他的;扎马尾的小姑娘编了串红绳,要系在奶奶的墓碑上——那是她跟着抖音学了三天的手工;还有位白发奶奶,蹲在碑前把桂花枝插在石缝里,“我家老头子以前爱种桂树,说等桂花开了,要给我做桂花糕。”这些“私人记忆”比昂贵的花束更动人。不过要提醒一句:园区不能烧大纸扎,也不能用明火,管理处备了免费的环保烧纸袋,把纸叠整齐放进去,烟小,心意却不会少。
有人说中元节是“活人与死人的约会”,其实哪有什么约会?不过是活着的人想找个地方,把藏在心里的话,说给风听,说给碑听,说给松树林里的鸟鸣听。青龙岗的门开着,就是给这份心意留了扇窗——不管你带的是橘子、可乐,还是一束从山上折的野菊花,只要你想去,它就站在那里,用松涛接住你的思念,用晚风裹住你的低语。

风里的桂香更浓了,青龙岗的台阶上,已经有早早来的人,把花放在碑前,轻声说:“我来了。”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