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阳这地方的灵气,是刻在山骨里、流在水里的。你看卧龙岗的草还留着诸葛亮的温度,独山的玉还映着汉代的月光,连白河的浪都裹着张仲景熬药的香——咱们南阳人活在这份灵气里,选墓地自然也得挑能接住它的地方。
其实南阳的风水根儿,从来都不是什么玄乎的事儿,就是山和水的脾气对。伏牛山像条累了的龙,到南阳这儿就把身子放平,变成一层一层软乎乎的浅丘。这些丘坡不陡不峭,刚好能挡住西北来的寒风,像给先人盖了床厚被子;汉水的支流更贴心,白河绕着城转半圈,湍河从邓州飘过来,唐河往新野流过去,每一条都带着活泛的水味儿。风水中说“后有靠前有照”,靠的是伏牛山的稳,照的是河水的活,这样的地方,风刮过来不扎脸,太阳晒过来不刺眼,连蚂蚁都愿意多爬两圈——先人住在这儿,能不安稳吗?
我去年陪隔壁张叔选墓地,他老人家长辈活着的时候最爱去独山脚下的茶园喝茶。我们顺着独山往南走,找到一片靠坡的墓地。背后面的山形圆圆的,像个刚出锅的馍,张叔说这叫“土星山”,他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,土星山最养人,埋在这儿的先人,能给后辈攒福气。前面的茶园刚好形成一片“照”,春天有茶香,秋天有茶果,老人活着的时候总说“等我老了,就埋在茶园旁边,闻着茶味儿睡觉”——你看,这哪是选风水啊,就是把老人的心愿埋进土里。
还有一次陪朋友去看卧龙岗西边的墓地。那地方离市区不远,但藏在一片杨树林后面,走进去得绕两条小石子路。背倚的丘坡上种着一排侧柏,柏叶儿油绿油绿的,前面的小河里有鸭子游来游去。朋友他爸活着的时候是个教师,一辈子喜欢安静,最怕吵。我们站在墓地里,听见风穿过柏树叶的声音,像有人在轻轻翻书,朋友突然红了眼:“我爸要是在这儿,肯定愿意。他以前总说,上课的时候最怕外面的汽车喇叭,现在这儿连鸟叫都像唱歌。”你看,好的墓地从来不是“排名第一”的那个,是能接住先人心思的那个。

其实选墓地啊,咱们南阳人最该懂的是“接地气”。别信那些“大师”说的“必须坐北朝南”,别追那些“豪华陵园”的牌子——你得想,老人活着的时候爱吃湍河的鱼,那就选离湍河近的;老人总念叨老家的杏树,那就选有杏树的地方;老人怕孤单,那就选离亲戚墓地近的。风水是什么?是先人的习惯,是后辈的心意,是南阳的山和水,刚好凑成的那句“回家了”。
南阳的墓地好不好,不是别人说了算的。你站在那儿,风裹着桂香吹过来,河水带着鱼味儿飘过来,远处的山像你爷爷的后背,近处的树像你奶奶的围裙——这时候你就知道,对了,就是这儿。先人在这儿,能听见白河的浪,能闻见独山的玉,能想起当年在卧龙岗晨练的日子,能看见后辈带着饺子来扫墓——这样的地方,才是咱们南阳人该选的“好风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