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和新密的邻居闲聊,聊到家里老人的身后事,好几个人都提到想选壁葬——一来觉得传统墓葬占土地,二来现在的壁葬做得越来越有温度,不是印象里冷冰冰的格子间。说到新密的壁葬,凤凰山公墓肯定是绕不开的,毕竟它在伏羲山脚下守了这么多年,本地人的认可度一直很高。
凤凰山公墓的环境我是亲眼见过的,去年陪 Aunt 李去选位置,车开进园区就觉得清净:背靠起伏的青山,前面有条小溪慢悠悠流着,路边的松柏长得挺拔,玉兰树在春天开得满树白,连风里都带着松针的香气。园区里的壁葬区做得很用心,不是挤在一起的水泥墙,而是分成了几个小区域,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主题——有的围着竹子,有的摆了石桌石凳,像给逝者留了个“小院子”。当时Aunt 李站在壁葬区前说:“这儿比我想象的好多了,不像陵园,倒像个能坐下来聊聊的地方。”

说到大家最关心的价格,其实没有标准答案。我特意问了公墓的王姐(她在这儿做了八年接待),还有两个已经选了壁葬的朋友,大概摸出个谱:基础款的壁葬在园区靠后的位置,石材是普通花岗岩,没有复杂雕刻,就刻个名字和生卒年,价格大概8000到12000块。朋友小张选的就是这种,他说:“我预算有限,但这个位置安静,石材摸起来结实,刻字也清晰,够了。”中等价位的就丰富些,比如在园区中间的“竹影区”,位置采光好,能看到远处的山,石材用的是汉白玉或者更好的芝麻灰花岗岩,有的还刻了莲花、梅兰竹菊的浅纹,价格大概15000到25000。另一个朋友选的是这种,她说:“我妈生前爱养花,我选了个刻着菊花的龛位,看着就像她的小阳台。”高端点的是独立壁龛,用进口的米黄石或者黑金沙,雕刻更精细,有的能定制家族徽章或者逝者生前的爱好(比如喜欢下棋就刻个棋盘),价格要30000以上,甚至到50000,但选的人不多,大多是追求品质的家庭。

影响价格的细节其实藏在“看不见的地方”。比如位置——壁葬墙的前排比后排贵,能看到风景的比靠角落的贵,就像买房子挑楼层;比如石材——汉白玉比普通花岗岩贵一倍,进口石材又比国产的贵;再比如工艺——机器雕刻和手工雕刻差不少,手工刻的花纹更生动,价格自然上去;还有服务——有的款包含免费刻字、每年一次的清洁,有的需要额外加钱,这些都得问清楚。王姐说:“很多人一来就问‘最便宜多少钱’,其实不如先讲需求:要安静的位置?要刻花纹?要包含什么服务?这样我们才能推荐合适的,不然光看价格容易漏细节。”
选壁葬的时候,除了价格还有几个点要留意。首先得看资质,凤凰山是有正规殡葬服务许可证的,这点很重要,避免以后出问题;然后要问清楚管理费——有的壁葬需要每年交一点管理费,有的是终身免费,得提前问明白;还有祭祀的地方——园区有没有专门的祭祀区?能不能烧纸?(其实现在大多提倡鲜花祭祀,但老一辈可能习惯烧点纸,得确认清楚);最后一定要实地看——摸一摸石材的质感,有没有裂缝;看看雕刻的细节,边缘有没有毛糙;站在龛位前感受下,有没有风太大或者太晒,这些都比价格更影响以后的体验。
上周碰到小张,他说上周日带孩子去凤凰山看爷爷,孩子蹲在壁龛前说:“爷爷的家旁边有竹子,还有小蝴蝶,真好看。”小张笑着说:“当时选的时候纠结了好久,现在觉得值——不是因为便宜,是因为这儿让孩子觉得爷爷没走,只是住在山上的小房子里。”其实选壁葬的意义就在这儿:不是比谁花得多,而是找个让逝者安心、让生者放心的地方。凤凰山的壁葬价格有高有低,但最动人的从来不是价格标签,是那份“把逝者放在心上”的用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