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北四环外,惠济区的风里还裹着黄河滩的草香,沿江山路往北过了绿源路,路边木牌上“净土生态园”几个字歪歪扭扭却带着温度——不是金属材质的冷硬招牌,是用老槐树桩做的,树皮还留着,刻字的漆掉了点边,倒像邻居家的门牌号。在郑州,这样的地方像藏在巷子里的老面馆,不用宣传,熟客自然会找过来。
园子里的时光像被慢镜头拉过。春天草莓棚的塑料膜上凝着水珠,蹲在垄沟里的小朋友鼻尖沾着草莓汁,举着颗红透的果子喊:“妈妈你看,这个比我小拳头还大!”老板在旁边笑:“别摘太红的,留点给下午来的奶奶。”夏天葡萄架爬满了藤,青提挂得像串小翡翠,路过的人都要站着闻会儿甜香,有次我带孩子去,他踮着脚够葡萄,藤架上的叶子扫过他的头发,落下一片碎阳光。秋天是桃子的天下,树底下堆着刚摘的桃子,毛乎乎的像小娃娃的脸,园子里的王阿姨拿个竹篮挑桃子,看见我们就递过来一个:“尝这个,这棵树的桃子晒了整晌午太阳,甜得能出蜜。”冬天温室大棚里的青菜长得嫩,雪天的时候,棚顶盖着层薄雪,里面却暖得穿单衣,阿姨们蹲在地里摘菜,看见我就问:“要青菜不?刚摘的,两块钱一把。”
最近总有人问:“净土生态园的联系电话是多少?”其实都是最贴生活的需求——张姐想租块菜田,“我家娃爱吃番茄,市场上的番茄没味儿,园子里的番茄咬开有沙瓤”;李哥要组织团建,“不想去酒店吃饭,想找个能烧烤能摘菜的地方”;甚至刚搬来的小夫妻,打电话问“今晚有没有刚摘的黄瓜?想做拍黄瓜”。生态园的联系电话是0371-6363XXXX(注:实际号码以官方最新公示为准),微信客服号是jtsty2021,客服是园子里的小慧,说话带着惠济区的口音,会认真告诉你:“周末采摘得提前一天约,草莓棚上午人少;菜田要选靠河边的,浇水方便;团建的话,草坪能搭五顶帐篷,我们提供烧烤架。”
上周带孩子去摘桃子,刚进园子就碰到王阿姨,她手里拿着个竹筐,看见我们就笑:“你们来得巧,今早刚摘了一批桃子,我帮你们挑最甜的。”她蹲在桃树下,挑了几个红透的桃子放进我们的筐里,说:“这几个是树顶的,晒够了太阳,甜得能出蜜。”孩子咬了一口,汁水顺着下巴流到脖子里,赶紧用袖子擦,王阿姨笑着递过来一张纸巾:“慢点儿,没人跟你抢。”临走的时候,她追出来塞给我一把空心菜:“这是我自己种的,没打农药,你们回去清炒,放点蒜就行。”我接过菜,叶子上还带着露水,指尖碰着菜梗,凉丝丝的,心里却暖得发烫。

其实净土生态园的“净土”,是有人情味儿的“净”。它不是那种“高大上”的景区,没有网红打卡点,没有收费的拍照区,它是像邻居一样的存在——你需要的时候,一个电话就能找到;你来了,有人跟你拉家常,有人给你挑最甜的桃子,有人塞给你一把不要钱的青菜。在郑州这样的省会城市里,能有这样一块“贴着生活的净土”,比什么都珍贵。就像昨天我打电话问:“阿姨,明天有草莓吗?”阿姨说:“有,我给你留一筐最红的,你下午来拿。”挂了电话,我看着窗外的高楼,突然觉得,所谓的“归属感”,不过是这样一句“我给你留着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