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公益树葬一年有几次?

  • 2025-11-01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小时候跟着奶奶去村头给太奶奶上坟,要踩过两垄麦茬地,坟头的土堆得高高的,插着用彩纸折的幡子,风一吹哗啦响。后来读高中时,邻居张爷爷去世,家里选了火葬,骨灰盒放在殡仪馆的壁龛里,每次去祭拜要爬三层楼梯,玻璃柜里的黑白照片蒙着层薄灰。去年秋天,妈妈在小区楼下碰到李阿姨,说她刚给老伴办了“树葬”——把骨灰埋在邙山脚下的一片玉兰林里,“不用买墓地,每年春天去看,玉兰开得像云似的”。我站在阳台望着楼下的梧桐树,忽然想起很多人问过的问题:郑州的公益树葬,一年到底有几次?

带着这个疑问,我特意查了郑州殡葬服务中心的公开信息,又问了在社区工作的王姐。原来郑州的公益树葬并不是“随时能办”,通常一年安排2-3次,时间集中在传统祭祀节点前后——比如清明节前的“春祭”、中元节的“秋念”,还有冬至前后的“冬藏”。具体日期会提前10-15天通过“郑州民政”公众号、社区公告栏发布,怕错过的话,也可以关注各区殡葬服务站的通知。报名方式不算复杂,线上能通过“郑州殡葬”小程序填写信息,线下可以去社区居委会登记,需要带的材料很简单:逝者的死亡证明、亲属的身份证,还有骨灰(如果是新逝的,也可以直接联系殡仪馆对接树葬流程)。王姐说,去年她们社区有3户人家报名,“都是之前打听了好久的,有的觉得墓地贵,有的想给亲人留片绿”。

今年清明节前,我跟着李阿姨去了趟树葬现场。那天的风里飘着玉兰香,来的人都穿着素色衣服,没有穿孝服的,也没有放鞭炮的。工作人员先给大家讲注意事项:“等会儿把骨灰和着营养土埋在树坑底部,上面盖十公分的土,再踩实——这棵玉兰是三年生的,根系稳,以后每年都会开更多花。”李阿姨蹲在树坑边,把用可降解布袋装着的骨灰轻轻放进去,又撒了把从家里带来的茶叶——那是老伴生前爱喝的茉莉花茶。旁边的小孙子举着个木质纪念牌,上面刻着“爸爸,玉兰开时,我陪妈妈来看你”,挂在树枝上的红丝带被风轻轻吹起来。结束的时候,工作人员递过来一张“养护卡”,说:“以后每年都能来,我们会定期浇水管护,要是想挂丝带、放鲜花,直接来就行,不用提前说。”李阿姨摸了摸树干,回头对我们笑:“以前总怕‘没个准地方’,现在好了,这棵树就是他的‘家’,以后我来浇水,就像跟他唠家常。”

其实一开始,很多人对树葬是犹豫的。去年社区第一次宣传时,有位大叔拍着桌子说:“没墓碑算什么?别人问起来,我都没法说‘我爸在哪’!”可今年春天,他跟着李阿姨去看了玉兰林,回来就找王姐要报名表格:“我爸以前爱养君子兰,那天看到一棵君子兰树(其实是鹅掌柴),叶子油亮,我突然想起他蹲在阳台浇花的样子——要是把他的骨灰埋在那棵树下,说不定他能闻得到君子兰的香。”现在越来越多人明白,树葬不是“没体面”,反而是“更长久的体面”:没有冰冷的墓碑,没有逐年涨价的墓地管理费,有的是每年抽新芽的树,是风穿过树叶的“沙沙”声,是春天开的花、夏天遮的荫、秋天落的叶——这些都是亲人“存在”的证据。

郑州公益树葬一年有几次?-1

上周末路过小区楼下的梧桐树,看到树洞里塞着几束干花,挂着条蓝丝带,上面写着“妈妈,我考上研究生了”。忽然想起李阿姨说的话:“以前总觉得‘死’是终点,现在才明白,把骨灰埋在树下,就是让他变成树的一部分——他在土里扎根,在枝上发芽,在风里说话。”郑州的公益树葬一年只有2-3次,但重要的从来不是次数,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温柔
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