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郑始祖山有卖地的没有

  • 2025-11-02
  • 编辑:郑州陵园网

清晨的始祖山总有层薄雾,像给轩辕殿的金顶罩了层纱——住在山脚下唐户村的王婶,每天挑着菜筐去镇上卖,总能碰到几个操着外地方言的人拦着问:“大姐,这山上有没有卖地的?我想整个院子,守着始祖殿过日子。”王婶总笑着摇头:“哪有卖地的?这山是咱老祖宗的根,不能卖。

王婶的话里藏着最实在的道理。始祖山的“不能卖”,是写在法律条文里的硬规矩——它的核心区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从始祖殿的台阶到具茨山岩画群的刻痕,每一寸土地都属于国家所有,别说私人买卖,就算想新增建筑,都得经过文物部门严格审批。山周围的林地更特殊,属于生态公益林,所有权归村集体,但使用权不能随意转让,毕竟“保护生态”是底线——你要是想砍树盖别墅,镇里的林业站第一个不答应。

但“不能卖”不代表“不能用”。去年春天从郑州来的小杨,就摸对了合法利用土地的门路。他和具茨山社区签了十年租赁合同,租下村里五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,搞了个“具茨山农创园”。园子里种着新郑红枣、荥阳蜜桃,搭了几间木棚卖村民做的粗布手帕、陶泥轩辕像,每到周末,城里来的游客能坐在桃树下喝茶,听村里老人讲黄帝“拜华盖童子”的传说。小杨说:“一开始我也问过‘卖地’,社区主任跟我讲,现在政策鼓励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,但只能租不能卖。我算了笔账,租二十年才三十万,比买地划算,还不用担非法占地的风险。”

新郑始祖山有卖地的没有-1

在始祖山周边,像小杨这样的投资者越来越多。有的租了旧学校改造成“黄帝文化驿站”,摆上旧农具、老族谱,让游客体验“远古农耕”;有的承包荒山种上“黄帝菊”,每到秋天,金黄的花海连到山脚下,成了新的打卡点。镇里国土所的工作人员说:“我们欢迎外来人搞发展,但得走正规流程——先看项目符不符合‘文旅融合’规划,再和村集体签合同,最后到所里备案。那些偷偷搞‘卖地’的,要么是骗钱,要么是想占耕地,早晚得被查。”

想起去年那桩骗局:一个安徽老板被“中介”骗了五十万,说是“能拿到始祖山脚下的宅基地”,结果钱打过去,对方就消失了。后来警察查实,所谓的“宅基地”其实是唐户村的基本农田,根本不能建房。这事在村里传了好一阵,王婶总念叨:“贪小便宜吃大亏,老祖宗的地哪能随便卖?”

其实始祖山的土地从不是“商品”,它是载着三千年传说的“活文物”,是养着万亩林木的“生态肺”。如果你真的喜欢这片山,不妨像小杨那样——租一片地,做一件和“文化”“生态”相关的事。比如把旧窑洞改成民宿,让客人在院子里看山上的云;或者开个手工坊,教游客用陶泥做“黄帝鼎”。这种“拥有”,不是刻在房产证上的“所有权”,是融在生活里的“归属感”,比“买地”更长久,也更有温度。

那天傍晚,我坐在小杨的农创园里,看夕阳把始祖山染成金红色。风里飘着枣花的香,远处传来村里小学的读书声: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轩辕……”忽然明白,始祖山的“根”,从来不是埋在地下的土,是刻在人心底的“传承”——土地可以租,可以用,但永远不会“卖”,因为它是我们所有人的“老祖宗的地”。


同类文章推荐

买墓地 郑州陵园网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
13581568870